2、一帶一路建設將使中國文化因素注入世界秩序的變化進程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隨著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整個國際力量的機構和國際秩序都在發生深刻的變化,2008年全球發生金融危機,美國是始作俑者,西方國家的經濟增長明顯放緩,而中國卻保持了持續增長。目前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都是巨大的,而一帶一路建設必將使中國文化影響世界秩序重組的步伐大為加快,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親誠惠容”的外交理念將落實到整個一帶一路建設的實際進程中去,促進國際社會的和諧進步。在2013年10月舉行的“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強調中國的周邊外交工作,要突出“親誠惠容”,2014年11月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上,習近平強調推進一帶一路要秉承“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要誠心誠意對待沿線國家,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中國不僅不會國強必霸,反而會本著互利互惠的原則同沿線國家開展合作,並以開放包容的態度積極促進地區合作,沿線國家國情千差萬別,但都追求自身的國家利益和地區的和平穩定,中國倡議成立的亞投行、絲路基金就體現了共建共享的合作發展理念,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國、印度、新加坡等在內21個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的財長和授權代表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正式簽署《籌建亞投行備忘錄》,共同決定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標誌著這一中國倡議設立的亞洲區域新多邊開發機構的籌建工作將進入新階段。 2014年11月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又宣布出資400億美元設立絲路基金。絲路基金是開放的,歡迎亞洲域內外的投資者積極參與。未來在一帶一路的大平台上,秉持中國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則,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全面合作,促進新的國際規則的建立。
3、一帶一路建設為中華文化的全球傳播提供了廣泛多元的途徑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重點是以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互通要求”為基本內涵,逐步形成以點帶線,從線到片,最終形成大區域大合作的發展格局。一帶一路願景與行動文件提出沿線各國要努力做到五通: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所謂民心相通就是社會交流互動,文化認同融合,因此一帶一路不是單純的經濟建設合作,還應包括社會建設與文化合作,可以預計的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面臨全球共同的問題,如資源和環境生態問題,全球化帶來的貧富鴻溝問題、族群利益衝突等一系列問題,解決不好這些問題,沿線國家和地區不可能穩定,也難以持續發展,一帶一路建設也會受到很大影響。我們要積極地依托一帶一路的多層次多領域平台,積極參加沿線國家的社會建設,以傳統的睦鄰、安鄰、富鄰政策,既尊重不同國家的不同文明傳統和國情,又積極幫助他們加強改善社會建設,使中華文明與不同文明國家建立更為密切的互信互融關係。這有利於增強沿線國家社會各階層,尤其是社會基礎階層對一帶一路建設的認同和支持,中華文化將為一帶一路建設爭取沿線國家的民意基礎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