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近年來,我們往往只注重宣傳中華文化的博大,而不注意加以細分推敲,這容易使中華文化中的某些因素對中國的統一事業造成干擾。中華傳統文化的面很廣,裡頭的觀點有些是不兼容乃至相衝突的,例如,有強調“天下一統”的,也有推崇“小國寡民”的,有主張“四海一家”的,也有追求“世外桃源”的,甚至“分久必合”也有其相對面“合久必分”。其實,陰陽互抱、充滿辯證性、相對性本來就是中華文化的一大特性。若我們忽視這一特性,文宣工作就容易產生偏頗,甚至可能被人抓住辮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事實上,一些台灣綠營人士的中華文化素養並不差,甚至好於一般的大陸民眾。台灣藍營民眾中也有推崇中華文化裡“偏安”觀念的人。台灣“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張亞中教授也感慨:“中國有句俗語,‘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當家作主’總是比‘共體時艱’或‘我們都是一家人’較容易有號召力……由於獨立或偏安有太多人性的理由,統一的道理是沒有辦法說服分離主義者,所以,歷史統一幾乎從來不是用講道理,而是用流血的方式完成。” 當然,對此我們不應悲觀,應該堅持和平統一的方向不動搖。但我們在宣傳中華文化時,的確應更加注意其中哪些理念學說是我們應該著力弘揚的,哪些是應該更加辯證加以分析的。
另一方面,在宣揚中華文化時,要處理好中華文化與西方現代政治思想的辯證關係,以免激起台灣民眾的反彈情緒,並進而影響其對中國大陸的觀感。中華傳統文化比較強調集體精神,其與大陸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制度建設有更多的通融之處;而台灣較推崇西方民主法制、政治體制,可以說,西方的自由、民主觀念已經成為台灣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有大陸學者觀察認為,台灣民眾尤其是“年輕世代”,“對台灣現有的民主制度持基本肯定的態度,對大陸政治制度、意識形態等‘軟實力’不認可”, 還有學者觀察認為“台灣已走上歐美式選舉民主的不歸路。雖然其民主實踐多有瑕疵,迄今仍不完善”,但“台灣的多數精英乃至基層民眾在這方面有一種相對於大陸的優越感。即使在大陸力量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兩岸力量對比更加懸殊的今天,輕視、鄙視、敵視大陸政治制度的台灣精英和民眾不分藍綠都大有人在。” 因此,我們在對台灣民眾宣傳中華文化時,應注意方式方法,不要使台灣民眾產生中國大陸在文化、政治制度上“落後”、“保守”的印象。事實上,中華傳統文化中有許多與西方民主理念合拍的民本思想,如“聞之於政也,民無不為本也”(賈誼《新書·大政》),及大家耳熟能詳的“民貴君輕”等等,這些是我們可以重點宣傳的。同時,我們還應強調中華文化可以與時俱進、吐故納新,是具有時代生命力的,誠如台灣學者劉兆玄指出的那樣,今天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需要一個“文藝復興”,不是複古,也不是回到從前,而是以傳統文化中的精髓與二十一世紀的接軌,為全世界提出新的價值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