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和文化館 |
除了鄭和文化館,為紀念鄭和而建的 “三保廟”也位於馬六甲市城內。整個建築飛檐翹角,紅柱粉墻黛瓦。據傳,這裡的一磚一瓦都從中國運來的。大門上一副對聯十分醒目:“五百年前留勝跡,四方界內顯英靈”。廟內一尊戎裝佩劍的鄭和像,上掛“鄭和三保公”篇幅,兩旁排列著許多文官武將的神像,表達了馬六甲人對鄭和的頌揚和緬懷。
三保廟旁有一口三寶井,相傳為鄭和所挖,井水清澈甘甜,被當地人視作聖水。
三保山:華裔先民最早落腳處
三保山是馬六甲的一座名山,也叫"三寶山"。因當年鄭和下西洋時曾駐扎於此,并在山的附近修建船塢和倉庫,因此得名。
這座僅109英尺(約30多米)高的山因為鄭和而在當地華人心目中有著特殊的意義。當地華人將這裡看作是華裔祖先在馬來西亞最早的落腳點,同時,它也是除中國之外世界上最大的華人墓地,一萬多位先人安眠與此。
如今,這座三保山仍屬馬六甲的華人社團所有,全馬華人(裔)每年捐款保護。這座華族墳山保留下了華裔先民開荒建設馬六甲的紀錄。華人們稱三保山是生動的一首史詩,而鄭和則是史詩中的主旋律。
沒有鄭和 馬六甲歷史會改寫?
馬六甲州鄭和研究會會長林源瑞曾接受中新社采訪表示,1409年,鄭和三下南洋時,特將一塊由明成祖親自命筆的“鎮國山碑”頒賜馬六甲國王作為護身符,此碑是馬六甲王朝立國的重要文獻,也是中世紀中國和馬來西亞建立邦交的重要史料。
鄭和大軍駐扎在馬六甲海域,馬六甲得到了明朝的庇護,這使得鄰國勁敵不敢輕舉妄動,從而為馬六甲王朝奠定了關鍵性的基礎,馬六甲臣民在百多年來均能過上安居樂業的美好日子。
而馬六甲海港也成為當時東西方貿易活動的主要商港、古代中印交通樞紐,馬六甲王國很快成為東南亞經濟繁榮的國家,更得益於鄭和七下西洋。林源瑞指出,當時,馬六甲王國對明朝皇帝畢恭畢敬,對鄭和更是感激得五體投地。馬六甲人民,不論是屬於哪一民族,哪一宗教,都應將鄭和看作是對馬六甲有莫大貢獻的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