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未來中國經濟想要繼續保持中高端增長靠什麼?李克強總理給出的答案是:“推動結構性改革”。其核心要素便是“創新驅動”和“消費拉動”,因而中國政府要通過大力推動市場化改革,盡快構建起一個大幅度增加創新驅動和消費拉動力的可持續增長的新模式。
李克強總理曾在多個場合表達過對中國經濟增長的信心,這種信心並非盲目的,而是根植於中國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儲備和工具,根植於其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豐富經驗。他在文章中提到,本屆政府並沒有推行量化寬鬆,也沒有採取競爭性貨幣貶值,而是將很多政策工具組合成兩大經濟增長引擎,一個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另一個是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供給。通過這兩大引擎既可以有效拉動內需,又可以改善民生。
2015年被中國媒體人戲稱為“創業元年”,中國政府力推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如燎原之火,轟轟烈烈的在中國大地燃燒。政府通過簡政放權、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等為市場主體營造適合創新創業的環境,釋放增長潛力。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前三季度中國新登記企業315.9萬戶。也就是說2015年以來,中國平均每月約有30萬個新企業誕生,每天新註冊企業超過1萬家,這實在是非常讓人驚訝的一個數字。而“雙創”作為一個政策熱詞,已經當之無愧的名列本年度互聯網搜索引擎的熱詞前茅。當今中國年輕人流行什麼?毫無懸念的當屬創新、創業。李克強總理認為,年輕人通過創業對他們個人而言在解決就業的同時還能夠實現人生理想;對社會而言,可以促進社會公平,打通階層流動;於企業而言,無論大企業還是中小微企業,只有通過不斷創新,才能夠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需要解決啥問題?
最近,中央提出的“供給側改革”被輿論與學界頻繁熱議,有媒體評論說,國務院連發兩文提振“新消費”,是給“供給側改革”拉開大幕,是為“供給側改革”打造新動力。有分析稱中央已經認識到,中國面臨的問題不是需求不足的問題,而是供給端的問題。這就要求未來的政策制定中,要以供給側為主要改革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