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30日電/港男打定輸數,返內地買平樓。
香港文匯報報道,近月各大分析一面倒唱淡樓市,個別大行更預測往後兩年樓價將跌三成。但你有你分析,民間智慧卻未必認同,本報近日進行多次街訪,發現缺乏資金的小市民依然投訴“樓太貴”,準備入市者則對負資產風險表示“冇有怕”,不約而同認為樓市大跌三成簡直是異想天開。有90後港男甚至打定輸數,決心返內地買平樓。有人說,樓市轉角市最難熬,因為情況如同賭買大細,有學者預測至少再過一季,樓市交投才會回復穩定,這段時間買樓會是“老襯”定“先知”?相信好快揭盅。
過去幾年樓價屢創新高,工資的加幅遠追不上樓價升幅,置業對年輕人來說只是遙不可及的一個夢。24歲王先生一臉青澀,談及樓價卻泛起與年齡不相稱的哀愁,直言已不奢望在港置業。“我唔會香港買樓,打算返內地買,內地首期十幾萬已經兩房一廳,環境好靚。一河之隔,價錢差咁遠。”委曲求全,王先生也無奈歎道:“都無辦法,迫出。做人係想有個安樂窩。”
人工跟唔上 削入市信心
從事零售業的王先生,今年行業蕭條,更是削弱他在港置業的信心。“人工追唔上樓價,以前做sales月入3萬,宜家市道差,得返一萬多。”
眼見近月樓價漸漸向下走,有否重燃希望?“樓價唔樂觀係地產商唔樂觀,小市民依然買唔到。跌幾個percent無乜用,除非好似沙士個樓價,或者高返少少仲可以接受。”大行預測之後樓價或跌三成,王先生則自有看法:“跌三成機會好微,有好多內地人香港買樓,推高樓價。”
家住公屋的鍾先生,勞勞碌碌做司機亦只夠搵兩餐,他向記者抱怨,樓價由高位跌落,依然好高,未能置業。“小朋友都要結婚啦,但住屋係一個問題。”他坦言,現在的樓價仍負擔不來,在太古一帶,呎價要跌至1萬元才合理,期望樓價起碼跌三、四成。
仍高不可攀 未屆上車時
甚至乎曾有一層樓轉手賺180萬元經驗的投資者,也認為現時樓價太貴,不宜買樓。“宜家有閒錢我都唔會入市,因為樓太貴。”關女士曾經持有5個物業,3、4年前趁樓市起飛賣了兩個單位,都甚有斬獲,但近年都沒有再購入新單位。
她指地產代理張貼的樓盤廣告,帶點怒氣地說:“一房成400幾萬,梗係唔合理啦,兩房我就會入囉。”直言樓價要跌三、四成才會心動買樓。她還替年輕人抱不平:“我自己上岸,都希望人人生活安定,後生仔置業好辛苦。”
然而,縱橫樓市多年的關女士心中有數,“大跌的機會唔大,始終內地人的財力好犀利,支持力好大,短期調整就會,三、四成就機會微,跌15%都去到好盡啦。”
另一邊廂,有投資者藝高人膽大,無懼跌市風險,依然敢於入市。坐擁3個物業的陳女士就是其中例子,她自90年代開始投資住宅,前年樓市上行時亦膽粗粗買多個單位收租。有多年投資經驗的她,有兩句小智慧分享:一、投資物業一定是置富的方法。二、樓價長遠一定升。因此對於跌市傳言,她一於冇有怕,還借李超人的話壯膽:“有需要就可以買。”甚至建議年輕人可以與朋友夾份買樓,容易上車。
內地客撐市 樓價難大跌
見記者還想她提醒樓市的風險,陳女士便提出一番理論:“住宅供應多都無用,香港人咁多,內地人又香港讀書,或者香港人返去娶老婆,明星都啦,一孩政策無埋仲得多人呀。”又指:“加息都講好多年囉,相信唔會一下子加好多,慢慢加,怕的話可以做定息。”
她認為低息環境投資物業還是安全的,十幾厘息下炒樓就危險。“有朋友97年畀5%首期買400萬樓,仲要用股票賺的錢供樓,當然唔好,最後佢咪衰。”
首期給多些 防變負資產
另一位打算幫仔女付首期上車的陳女士,也預期這幾年即使加息也不會加得好緊要,而且還有一招防守,就是首期畀多些。“我都奉勸人,畀到3成首期先好入市,唔係好易變負資產。”有“絕招”護身,陳女士認為現在入市風險不大。
一心想換樓改善家人居住環境的徐先生,一於少理樓價跌不跌,向記者笑搖搖頭道:“自用無所謂啦。”而且和陳女士一樣,他表示按揭不會做太多,不擔心變負資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