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7日電/2015年11月初,繼1992年、1997年邊境大掃雷之後,軍方中越邊境第三次大面積排雷行動正式開始。此次排雷的主要作業區域之一——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八裡河村,1990年以來2人被炸身亡,33人因觸雷傷殘,其中9人不得不依靠假肢生活。
就在這個被地雷包圍的村子裡,村民王開學自學排雷技術,花費11年時間排雷4000多枚,在雷場中開辟出一片118畝的田地。12月1日,記者跟隨這位民間“排雷專家”進入雷區,體驗了一次驚心動魄的排雷過程。
同村人屢被炸決心排雷
從文山自治州南下,經麻栗坡縣城,翻越幾座大山,山谷中的八裡河村已在雲霧中若隱若現。半山腰上的環村路,一邊是山谷,一邊是山崖。懸崖一側,幾處寫有“雷區危險,嚴禁進入”的石碑,時刻敲打著人們放鬆的神經。
如今,村裡早已聽不到密集的槍炮聲,取而代之的是家家戶戶院子裡傳來的雞鳴犬吠。村裡人絕大多數是苗族,極具民族特色的民房依山而建,在這片幽靜的山谷中,形成一個不規則的環形。
然而,就在35年前,這個小山村裡卻是另一番景象。那時候,邊境線上的山區進駐了大批部隊。作為當年的主戰場之一,村子周邊槍炮聲不斷,硝煙彌漫,中越雙方在邊境線兩側的山上布設了數以萬計的各式地雷。
王開學仍清晰地記得父親觸雷後的情景。那是在雙方正式開戰一年後,王開學父親到村北的山頭上打豬草,不慎踏響了一顆埋在荒草叢中的越南地雷,“那種木殼的壓發雷,裡面裝了200克TNT炸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