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為什麼說杜葉錫恩的離世是香港的重大損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09 17:13:35


 
  受父影響從政為窮人說話

  杜葉錫恩(Elsie Hume Elliot Tu)於1913年6月2日在英國泰恩.威爾郡紐卡素市出生。父母為基層人士,家在市內的工人區,她父親是電車公司工人,母親打理一間小店鋪。

  據杜葉錫恩的自傳稱,她父親11歲時已失去父母,父親因此無法完成學業。父親因此很想她能夠好好讀書,而她也不負父親期望,在紐卡素大學取得文學士學位。杜葉錫恩坦言,父親是影響她最深的人。她父親年輕時曾參軍,目睹親友因戰爭失去生命,令他明白人人生來皆平等。她父親自幼就教導她要尊重所有人,希望她長大後要幫助有需要的人。

  杜葉錫恩憶述父親的話:“我們居於能夠讀書的地方,是一種幸運。有了知識,日後有機會,就應該挺身為窮人說話。”杜葉錫恩父親一直希望她從政,為貧苦大眾謀福利。但她大學畢業後先投身到教會工作。

  1948年,葉錫恩隨首任丈夫前來中國傳教,1951年,她與丈夫來港定居。這趟行程改變了她的下半生。來港後,她最初從事教育工作,同時協助本港基層改善生活。1963年,她正式成為本港市政局議員,不單達成父親的期望,她自己亦獲得更多資源去協助其他有需要的基層。

  “冤情大使”一生為民請命

  曾被市民冠以“冤情大使”的杜葉錫恩,她前半生為無數含冤的市民取回公義,同時又為基層四出奔走,為窮苦大眾爭取生活所需,例如安排無家者上樓、向貧窮家庭送食物等。她出任市政局議員30餘年間,平均每周都有超過100人向她求助,與她會面過的市民達50萬人。她在晚年仍然偶爾為基層撰文發聲,例如倡議政府正視長者生活津貼及住屋等需求。

  在杜葉錫恩任市政局議員時,安排每周三、周六都會面見市民,每節都為三小時。每逢面見日子,她的辦公室門外總會出現長長的人龍,當中不少人早一天晚上已前來排隊。很多時她為接見所有輪候者,至晚上10時後才下班。

  爭取保障車禍傷者權益

  助人無數,不少傳媒都訪問過杜葉錫恩,她每次都說個案太多,又年代久遠,各個案件的細節都記不清。而她說得最多的倒是為市民爭取“保障交通意外保障”事件。

  在上世紀70年代,本港駕駛者罔顧路人安全,時常胡亂駕駛。每當有錢人駕駛撞傷途人,都會向到場的警察行賄,要求警察將車禍呈報為無可避免的意外,肇事司機因而逃避法律制裁。

  曾有一名工廠工人被鏟上行人路的私家車撞飛,截去一腿才能保命,不過因此失去工作能力。私家車司機“一如既往”行賄了事。杜葉錫恩收到該名工人求助後,一面在法庭爭取公義,一面協助工人謀求生活保障。最後,由於事件在傳媒曝光,法庭亦重新審視呈堂證供,最後法庭頒令工人因意外而獲得八萬元賠償(當年家庭平均月入約為400至500元)。更重要的是,社會認同有關需保障車禍傷者的權益,令香港政府正式立法讓所有交通意外受害者都有權獲得應有賠償。

  在辦公室以外,杜葉錫恩又會借助慕光書院來協助其他基層人士,例如為學校附近的街坊贈送牛奶,為清貧的學生提供校內膳食等等。

  對於近年從政者增多,她生前曾勸勉後晉的政治人物:“當年市政局議員曾經無薪金津貼長達10年,我等仍然努力為市民工作,如今議員獲得薪水,卻將議員當成一份工作。我希望所有議員都應該視服務市民為從政出發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