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受邀參加集會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83歲的陳德壽老人向日本民眾講述親身經歷:“1937年日軍侵占南京時,我6歲。日軍進城後到處放火,父親在幫鄰居滅火時被日本兵抓走殺害。日本兵在我姑媽身上連刺了六刀。”日本南京大屠殺問題研究專家笠原十九司在集會上發表演講,指出南京大屠殺的真相不容否認,並批判安倍的錯誤歷史觀,希望歷史悲劇不再重演,眾多與會者表示贊同。
當天有近兩百名日本民眾到場,由於會場僅能容納150人,很多人都是站著參加了集會。集會參加者在現場表示,聽幸存者講述真實經歷非常難得,這樣的講述直觀,能引起他們的反思。
紀念館擴容 “正義之勝”增添新內涵
古之以鼎記事,今之鑄鼎銘史。這尊高1.65米、重2014公斤的三足圓形銅鼎永久設立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集會廣場上。“國行公祭,法立典章。鑄茲寶鼎,祀我國殤。”16字銘文記敘了南京大屠殺史實和國家公祭日的設立。
這一年裡,公祭鼎與成千上萬的中外參觀者對視。而紀念館自開館以來,30年裡約接待海內外觀眾逾6000萬人次。今年,公祭鼎也見證著紀念館的擴容,目睹了新元素、新內涵的增添。
1937年底,日軍占領南京之後,將利濟巷2號改造為“東雲慰安所”,將18號改造為“故鄉樓慰安所”。2014年11月,南京市政府本著“修舊如舊”原則,啟動對利濟巷慰安所舊址的修繕保護、陳列布展工作,2015年12月1日,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舉行開館儀式。作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分館,這是中國大陸首座以“慰安婦”為主題的紀念館。
陳列館共展出了1600多件文物展品、400多塊圖板、680多幅照片,陳列館的外墻上,掛著十幾顆由鉑晶制成的巨大“淚滴”,寓意著“淚流一面墻”。當年“慰安婦”們悲傷的眼淚,不經意間揮灑在慰安所內每個角落,斑駁墻面上的碩大淚滴,折射出她們的無助與絕望。
經過1年零9個月的建設,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容工程已全部完成。12月7日,紀念館新館開放,以“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下文簡稱三個必勝展)主題,集中展示了6204件歷史文物原件和史料物件、新聞照片、戰爭圖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