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亨廷頓 |
布熱津斯基則是另一個故事。他1928年出生於波蘭華沙,其父為波蘭駐加拿大蒙特利爾總領事,二戰前夕的1938年,他全家移居加拿大。布熱津斯基1949年畢業於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然後於1950年入讀於哈佛大學,3年後獲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此後,他一直兩棲於校園和政壇,成為一代大師。
這3人雖然在相近的時期內先後畢業於哈佛並留校任教,也大抵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研究天下大勢,並各有輝煌的建樹,但彼此之間仍有相當大的區別。若以圍棋術語論,基辛格強調均勢理論,博弈中講求外勢;布熱津斯基不論是蘇聯時期還是後冷戰階段,都力主北約東擴,一步一子逼死俄羅斯,圖實利者也;而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簡直就是圍棋中的宇宙流!
這3人中,對兩岸三地的華人,自然基辛格名聲最響,直可謂如雷貫耳。而就基辛格自己而言,縱橫美國政壇、把玩國際政治數十載,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但最為得意且足以垂範後世的,當為70年代初打開封凍了數十年的中國大門,促進中美恢復邦交的外交穿梭。也正因為如此,即使基辛格離開政壇,他對中美關係依然念念不忘,除了開咨詢公司處理中美商務賺大錢,還參加各種中美民間外交活動直至今日而不休。2011年出版的巨著《論中國》更獲得美國朝野的一致關注,堪稱美國數十年來關於中國當代政治歷史的最權威著作。
基辛格主掌美國外交事務時期,正是美蘇兩國對峙得最激烈階段。他當初力主恢復中美關係,在很大程度上是要扭轉美國在全球對抗中的不利情勢,拉攏中國共同打擊蘇聯。此舉果然奏效,並埋下了後來蘇聯一步步走向崩潰的伏筆。
冷戰結束後,不像美國許多國際事務戰略家和學者以意識形態至上的二元論看待中國,立馬對中國翻臉,甚至主張圍堵遏制中國;基辛格一直力主中美關係要從文化上互相理解,並且在國家基礎上“共同進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