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黎恐怖襲擊事件後恐怖主義進一步成為威脅當今世界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國際毒瘤。 |
中評社北京12月29日電(評論員 胡志勇)巴黎遭受恐怖襲擊以來,國際社會一致譴責ISIS慘無人道地襲擊無辜平民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法國以及歐洲的社會政治生態及其發展趨勢,也暴露出了歐洲國家在反對恐怖主義方面存在著諸多“軟肋”,歐洲反恐安全環境趨於惡化。
歐洲國家在歷史上與伊斯蘭世界有著密切的聯繫:歐洲許多國家境內擁有大量的穆斯林民眾。尤其在法國目前擁有歐洲最大的穆斯林群體, 600萬穆斯林民眾生活在法國,約占法國總人口的10%。這些穆斯林移民,在民族文化上沒有歸屬感,在宗教方面也沒有認同感,長期以來成為法國社會治理的疑難問題。
而且,隨著全球化不斷深入,歐洲很多國家出現反外來移民、反伊斯蘭主義勢力浪潮,並呈上升趨勢。
與此同時,歐洲國家的外來移民中特別是少數伊斯蘭極端分子雖然以新移民身份在歐洲生活、工作,但很少有感恩之心,無意接受所在國的價值觀,很難融入歐洲社會。而且,近年來,穆斯林與非穆斯林群體之間的相互接受度和容忍度呈下降趨勢。而經濟的好壞也時時左右著歐洲各國對外來移民的態度,經濟狀況好的情況下,外來移民成為歐洲各國寶貴的人力資源。而當經濟下滑時,這些外來移民就可能成為當地右翼民眾的“出氣筒”。德、法等國的外來移民主要是穆斯林,這種排外情緒與宗教問題交織在一起,成為歐洲國家頭痛的問題。
巴黎恐怖襲擊事件後恐怖主義進一步成為威脅當今世界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國際毒瘤,國際反恐形勢不容樂觀。
隨著全球化進程不斷深入,作為人類一大公害的恐怖主義非但沒有被消滅,反而愈發猖獗,其表現形式為:恐怖活動更具隱蔽性,恐怖主義類型及其襲擊手段從早期相對單一型演變為多元化與複雜化的態勢,襲擊目標也由特殊對象殃及到普通平民,襲擊範圍遍布世界,襲擊頻率較早期更高。越來越多的恐怖組織開始轉向了以不加區別為對象特征的恐怖攻擊,通過製造暴力事實、恐怖氣氛和震懾社會這一轟動效應以達到自己的政治目標。在恐怖手段與恐怖目標發生根本性轉變前提下,恐怖襲擊的性質隨之也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從以往針對特定暗殺對象轉向為無辜民眾以及象徵性目標,從而使恐怖活動更具危害性。而且,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恐怖分子積極利用現代先進科學技術不斷製造具有轟動效應的恐怖事件,以達到在民眾中製造恐慌、削弱政府權威、影響社會秩序正常運轉的恐怖效果。進而增加其餘政府談判的籌碼、實現有利於恐怖組織的社會政治目的。
隨著政治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國際反恐鬥爭並未取得決定性勝利,恐怖主義已成為國際社會的一大公害,恐怖主義越來越多地呈現出了極強的生存力,其組織結構越來越扁平化、分散化;其主體成員本土化、年輕化特征尤為明顯,嚴重影響了全球的和平與穩定。
隨著全球化進程不斷深入,恐怖主義與反恐怖鬥爭的博弈已成為世界各國必須共同面對的嚴峻問題。巴黎恐怖襲擊表明國際反恐能力下降。美歐長期是中東北非的主要反恐力量和穩定性因素,但現在有退縮趨勢,導致“伊斯蘭國”等勢大難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