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亭棟。 |
《自然》傑出導師獎由全球知名學術期刊《自然》雜誌總編Sir Philip Campbell博士創立,為強調導師啟發學生(年輕科學家)的重要性而設,每年專注於一個特定國家或者地區自2005年以來,已表彰了28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導師。
施一公教授的成就在疾病相關的膜蛋白的結構和機理,以及大分子蛋白質的細胞機械機制。他的研究團隊使用結構生物學工具來展示控制細胞凋亡的幾組關鍵蛋白的功能機制,細胞凋亡是在多細胞生物的發育和避免例如癌症和自體免疫性疾病中起著關鍵作用的一種細胞死亡方式。
在2015年8月,施一公教授公布“諾獎級”科研成果。第一篇文章報道了通過單顆粒冷凍電子顯微技術(冷凍電鏡)解析的酵母剪接體近原子分辨率的三維結構,第二篇文章在此結構的基礎上進行了詳細分析,闡述了剪接體對前體信使RNA執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機理。
2009年諾貝爾生物與醫學獎得主、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傑克·肖斯德克評價說:“剪接體是細胞內最後一個其結構等待被解析的超大複合體。施一公教授的這一成果至關重要,為理解剪接體結果和工作機制帶來巨大突破。”
張傑 2015年度愛德華·特勒獎(激光核聚變領域國際最高獎)
愛德華·泰勒獎是美國核物理學會設立的以“氫彈之父”愛德華·泰勒命名的核聚變能源領域最高獎項,每兩年在國際慣性聚變科學與應用大會上頒發,每次授予兩名傑出科學家,獎勵他們在運用激光和粒子束產生高溫高強物質來進行科學研究及可控熱核聚變上的前沿研究和領導力。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傑因其所帶領的團隊在快點火激光聚變研究和在強激光實驗室天體物理研究上的重要貢獻,被美國核學會授予2015年度愛德華·泰勒獎。
快點火激光聚變是實現受控核聚變的一種途徑,通過超強加熱激光脈衝產生的大量高能超熱電子,給預先壓縮的氘氚燃料快速加熱到聚變溫度。該過程類似於汽油發動機中的點火過程。所以,在快點火物理方案的研究中,超熱電子的定向產生和可控傳輸是快點火激光聚變成功的關鍵。張傑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實現了超熱電子束流的定向產生和准直傳輸,為深入理解和控制快點火激光核聚變過程作出了重要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