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考古圈一次次被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刷屏了。
自從主棺打開後,又是一大波金器襲來,一會兒馬蹄金,一會兒金板,漢墓的考古紀錄,隔三差五就被輕鬆打破,文物總數上升到兩萬多件。
但是,墓主人的身份,我們心裡牽掛了好久的名字——第一代海昏侯、漢廢帝劉賀,一直還沒發現直接的證據——金印。
這個最重要的印,一般都會隨葬在墓主人身邊,也就是內棺裡。昨天,關於內棺,有了新消息。
海昏侯墓考古發掘專家組組長、中國秦漢考古學會會長信立祥告訴記者,外棺,以及內外棺之間的文物提取,剛剛完畢,外棺的棺蓋板以及文物已經運到了文物保護用房。而最核心的內棺,究竟怎麼開,專家們討論後最終決定:搬家。把內棺搬出發掘現場,整體套箱打包,運至600多米外的考古實驗室,再開啟、提取。
之前,專家一直為內棺到底現場打開還是搬到實驗室,糾結了很久。
為什麼不直接打開內棺呢?
現場情況,比專家和我們想象的要複雜太多了。
專家們擔心,公元318年那次地震的破壞,主棺已經解體,而且壓塌,內棺“毀容”的可能性比較大。由於內棺蓋板與文物、棺底板之間的叠壓關係複雜,造成文物堆積,提取難度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