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風物長宜放眼量。分析中國經濟,要看這艘大船方向是否正確,動力是否強勁,潛力是否充沛”
2014年7月8日,中南海。
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上指出:“實現我們確定的奮鬥目標,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在開啓中國夢新航程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是“中國號”這艘航船行穩致遠的主發動機。
時遷勢移。如今中國經濟航船行駛的海域中風高浪急,暗流湧動。
放眼全球,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已經7年多,複雜程度遠超以往,全球經濟複蘇持續乏力,發達經濟體走勢呈現分化,新興經濟體增長反複波折。
審視國內,經濟處於“三期叠加”階段,增長新動力不足和傳統舊動力減弱的結構性矛盾突出,一些企業經營困難,經濟增速從2012年起放緩至8%以下……
滄海橫流,首在掌舵。
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能力,在較大下行壓力情況下實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是黨中央治國理政的鮮明特點。
胸懷全局,牢牢掌控發展主動權。
“我國經濟已由較長時期的兩位數增長進入個位數增長階段。”2013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上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對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作出重要判斷。
從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首次提出“新常態”,到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經濟發展新常態”作出系統闡釋,再到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深入論述對經濟發展新常態“怎麼看”和“怎麼辦”,經濟宏觀調控思路進行重大創新,打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戰……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深刻把握經濟規律,認識不斷深化。
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這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也是黨中央高瞻遠矚、審時度勢綜合分析世界經濟長周期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斷。
理念上更加清晰——
過去依靠粗放式發展實現高增長的模式一去不複返了,轉方式調結構是繞不過去的歷史關口,必須擯棄傳統發展思維,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理念謀劃發展。
行動上更加堅決——
加減相伴,破立并舉。簡政放權、結構調整、改革創新,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增強供給體系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方向清,任務明。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無論是在國內調研時,還是在參加國際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談及經濟形勢總是強調“定力”和“信心”二詞。
定力,來自對發展態勢的深刻把握。
信心,來自對經濟工作的高超駕馭。
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一系列開創性重要會議的召開,無一不體現出黨中央對經濟發展重大問題的精准眼光和駕馭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