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難作為”的背後,夾雜有一些職能部門的不作為
城管權力既然容易被濫用,那城管的權力到底大不大?街面上迎頭碰上的執法場面,媒體上有衝擊力的圖片,都或許放大了城管實際能夠行使的權力。
10多年前,城市管理的執法權一直處於“九龍治水”的局面,例如工商、衛生、質檢、農業等都擁有各自的執法權。但多頭執法不可避免地造成一些部門趨利避害、挑肥揀瘦,形成了“有利的爭著上,無利的繞著走”。
為解決多頭執法和執法空白問題,1996年八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行政處罰法,確立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制度。2002年8月,國務院發布《關於進一步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的決定》,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在本行政區域內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工作。據統計,目前全國絕大部分城市都已開展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個別地方已經延伸到鄉鎮一級。
但真正在執法中,城管依然還在遭遇執法尷尬。專家認為,政府對城管部門的過度使用,是造成其有時執法“執不下去”的主要原因。採訪中有城管部門負責人表示,城管接手了很多“剩餘權力”:一些地方政府把很多本不屬於城管的事項交給了城管,同時有許多部門將自己管不了、不願管的“燙手山芋”也都拋給了城管,但在銜接配合中卻出現了脫節的情況。
城管“難作為”的背後夾雜有一些職能部門的不作為。
城市執法體制改革指導意見,明確了城管的改革方向
剛剛發布的城市執法體制改革指導意見,針對過去城管工作實際中的突出問題,在理順管理體制、優化執法力量、提高執法水平等多個方面明確了改革方向。
具體怎麼改?各地其實早就開始了探索。
在陝西西安市的蓮湖區,乘坐執法車穿梭於大街小巷的城管執法人員制定出了一整套標準化執法的規範:不許罵人,不許動手,執法要先亮證,不得單獨一個人執法,有條件用執法記錄儀取證的必須取證……在多年執法經驗的基礎上加以總結,蓮湖區城管執法局對執法人員的執法行為和執法流程做出了細致的規定。
目前,城管執法行為的依據往往散落於各類地方性法規、規章和規範性文件中,城市管理領域缺乏一部統一、規範的城市管理法,一線執法人員經常抱怨在行政執法過程中沒有底氣。“不少地方城管局法制部門力量薄弱,法學背景工作人員還較為匱乏。”蓮湖區城管執法局工作人員表示,一旦出現行政處罰案件法律適用錯誤、處罰幅度失當、處罰程序違法,則行政訴訟敗訴的可能性極高。
因此針對行政處罰的隨意性,蓮湖區城管執法局還專門為常見72種違法行為“量身定制”了一套《城管執法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細化標準》,“標準化執法讓執法有了依據、準則和支撐,減少了衝突的可能性。”蓮湖區紅廟坡街道執法中隊中隊長陶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