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15日電/近日,中國快遞協會年會發布數據,2015年,快遞業完成業務量206億件,同比增長48%,最高日處理量超過1.6億件;快遞業務收入完成2760億元,同比增長35%,全國農村地區直接通郵率達到94%,鄉鎮快遞服務營業網點覆蓋率提升至70%。
“十二五”以來,我國快遞業年均增速達到54.6%,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匹“黑馬”,特別是2015年的收官之年,全行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通過提質增效,實現了較快增長。
站在從數量增長向質量增長轉變的拐點,快遞行業加大了基礎設施和服務拓展能力,為行業發展固本強基。2015年,快遞幹線能力不斷提升,幹線運輸車輛新增2.2萬輛。行業已擁有3家自主航空公司,自有貨機超過78架,快件占國內貨郵吞吐量比例已超過一半。電子運單、自動化分揀、智能化終端技術廣泛應用,行業科技水平大幅提升。
快遞行業服務方式加快創新。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主要城市安裝智能快件箱已逾6萬組,投遞快件逾2億件。快遞服務產業鏈進一步延伸,逐步實現電子商務、製造業、跨境貿易多點開花,快遞已經成長為支撐電商發展的主渠道。2015年,行業支撐網絡零售交易額超3萬億元。快遞業正在由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加速升級。
進入“200億時代”,快遞業“向西、向下、向外”服務觸角不斷延伸。全國鄉鎮快遞服務覆蓋率已超過70%,部分東部省份已實現“鎮鎮有網點”。行業已基本具備為3.77億農村人口提供寄遞服務的基礎能力。2015年,農村地區收寄和投遞包裹量超過50億件,帶動農副產品進城超500億元、工業品下鄉超2500億元。跨境貿易服務能力也在不斷提高,跨境網絡加快建設,已經有多家企業通過開設分公司、設立海外倉儲、合資合作等不同方式進軍海外市場,訂單處理、跨境運輸、海外倉儲、境外配送等能力逐步提升。
“不可否認,快遞業發展方式還比較粗放,基礎設施建設還相對滯後,寄遞渠道安全隱患還比較多,國際競爭力還不強。”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司長韓瑞林告訴《經濟日報》記者,“200億件”的輝煌不是終點,作為一種新興服務業態,從“黑馬”到“駿馬”再到“領軍者”,不僅自身要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還要帶動流通、製造等多個行業同步向前。
(來源: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