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15日電/國資委今天召開年終會。2016年央企改革進入深水區,國資改會有哪些舉措?如何完成保增長任務?
國資委主任張毅表示,2015年是金融危機以來,穩增長形勢最嚴峻、情況最複雜、任務最艱巨的一年。由於國內經濟下行的壓力比較大,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斷崖式下跌,全國國資委系統監管的企業效益同比下降6.1%,但運行質量指標穩中向好。
從中央企業運行情況分析看,利潤大幅下滑趨勢得到有效遏制。中央企業的效益降幅由1到2月的32.4%收窄到年底的6.9%。扣除石油、石化企業的因素,中央企業利潤增長7.5%。多數企業效益非常穩定,106家中央企業中,99家企業盈利,37家企業利潤過百億,28家企業效益增幅超過30%。
張毅也指出,在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表現出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三大特點。國企調整創新和改革任務也更加艱巨,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也更加大。2012年以來,儘管國有企業不斷加大穩增長力度,但國企營業收入和利潤增幅始終在低速徘徊,壓力也逐年加大,去年全年效益出現負增長。
“十三五”期間特別是頭兩年,正值結構調整政策期,新舊動力觀念轉換期,再加上世界經濟尚待復甦,乏力態勢短期難以改變,國企可能將繼續維持低速增長。增長速度下來後,原來高速增長掩蓋的不少矛盾和問題也逐漸顯露出來。一些企業的生態發展將面臨嚴峻考驗。
另外,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全球性、階段性因素影響之下,根本性的問題其實是結構問題。從國內情況來看,近年來,雖然我國產業結構調整速度不斷加快,第二產業在GDP當中的比重快速下降,第三產業快速上升,但國企資產結構仍偏重,其中有不少又處在產能過剩的行業和產業鏈的中低端,所以2012年以來國企效益下降,很大程度是源於產能過剩行業大幅下滑。以中央企業製造業為例,製造業佔中央企業國有資本規模最大,從業人數也最多。2012年到2014年,年均國有資本收益率僅為3.9%,呈現逐年下降的態勢。從國際經濟發展經驗來看,中國正在步入工業化後期階段,在這個階段,重化工業的產量可能經過斷崖式的下降。
很多專家、學者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鋼鐵、有色金屬、還有煤炭、建材、化工等行業的產量將達到或接近峰值。十三五期間,制約國有企業發展的主要矛盾轉換成結構性問題,主要表現在有效的供給總量,供給結構不能適應需求總量和需求結構的變化。
(來源:央廣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