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痛
昨天晚上,周子瑜道歉視頻發布。站在鏡頭前的周子瑜手拿講稿,用遲緩的語調讀完了自己的道歉信。當“討伐周子瑜”以勝利告終的時候,我們回望整個事件,卻能夠發現一些難以言說的隱痛。
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周子瑜道歉,並不是因為在大陸網民的討伐聲中重新認識了兩岸關係,而是經紀公司面對大陸市場時不得不做出的妥協。周子瑜事件爆出之後,JYP公司成為眾矢之的,輿論也對其“護犢子”的行為表示不滿。14日,JYP公司的股價更是暴跌,據說蒸發了65億韓元(約合3500萬人民幣)。在真金白銀面前,經紀公司選擇把周子瑜推到鏡頭前面。而在今後,周子瑜也可能成為JYP在大陸市場的一顆“棄子”,命運無從知曉。
對於台灣的某些政治勢力來說,將一個青年的無心言行無限解讀,注入也許本不存在的政治意義,趁機以“玻璃心”挑釁大陸網友,等於將政治風險和輿論壓力毫無顧忌地轉嫁到了一個16歲孩子身上。這種行為絕對是不負責任。
換句話說,我們可以嘗試以陰謀的角度做一個最壞的推演:如果這個道歉不僅是經紀公司所為,而是某些政治勢力介入後的結果呢?要知道,今天這個視頻在島內各電視台可是瘋狂重播,島內的年輕人幾乎都氣炸了。不誇張地說,這件事都能給綠營增加50萬票。如果這件事背後真的有政治勢力,那麼事情的性質就完全變了。
但對於事件發酵過程中的許多大陸網友來說,譴責周子瑜更像是一場集體狂歡。對於新一代台灣人來說,譴責走了一個周子瑜,還會有千千萬萬個周子瑜站出來。“封殺”的要求看似痛快過癮,但卻是一種封閉的鴕鳥心態,將理解和交流的可能性早早排除。也許很多人並沒有想過去理解周子瑜的內心,更不會思考這件事情背後錯綜複雜的政治博弈和歷史糾葛。他們所做的,只不過是將生活中積攢的戾氣披上“政治正確”的外衣,捅向一個普通的人。
周子瑜和許許多多的台灣青年一樣,他們都帶著這個時代給他們的烙印。台灣政治上的尷尬地位已經帶給了他們太多的傷痛和無奈。無論是商業利益還是政治利益,如果都對他們抱著消費的想法,無疑會在傷口上多撒一把鹽。
自古以來,面對不同的政治訴求,人類的雄才韜略裡,往往缺乏理解和尊重兩個詞。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奧曼曾經提出過一個博弈論模型:如果爭論不歡而散,那麼必有一方是虛偽的;若是兩個理性而真誠的人討論問題,結果必然是達成一致。我多希望有一天,我們大陸的青年能和台灣的“周子瑜們”一起坐下來,真誠理性地聊聊歷史、現在和未來,找到一條合適的路,走下去。(俠客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