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9日電/日前,中國中東學會副會長、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研究院院長李紹先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習近平主席新年伊始出訪沙特、埃及、伊朗,意義重大。習主席對中東的國事訪問不僅醞釀已久,而且中東國家也期待已久。中東是“一帶一路”沿綫上重要的地區,習主席此次往訪將推動中國與中東國家增進政治互信、深化務實合作、加強文明互鑒、促進共同發展。
李紹先表示,目前中東地區面臨政治版圖重建、阿拉伯國家政治經濟社會進入轉型期,以及地區地緣政治力量失衡後有待重新構建這樣一種狀況。在這種局面下,社會動蕩或難以避免。目前,中東地區急需和平穩定和經濟重建。兩者相輔相成,政治穩定是中東迫切需要的,但沒有經濟的發展和重建,社會穩定就成了空談。中國在中東地區可以發揮的作用主要有兩方面:從經濟上講,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中東國家對接,符合中東對經濟複蘇、發展和重建的迫切要求,中國能在其中發揮非常積極的作用。從政治上講,沙特、埃及和伊朗是中東當前最重要的3個國家,在未來中東政治穩定、秩序重建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中東地區維護和平是一種責任。勸和促談,中國可以發揮積極、公正的大國作用。
李紹先認為,習主席此次出訪的3個國家各有特點。對於海灣合作委員會重要成員國之一的沙特來說,正處在大幅度改善民生、興建基礎設施的重要時間節點。阿拉伯大變局對阿拉伯國家形成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謀發展是海合會成員國的迫切需要。習主席的訪問將有力地推進中海自貿區協議的達成和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方案的進一步落實。埃及地處亞非交界處,是“一帶一路”上重要的交匯點,在經歷了2011年“阿拉伯之春”後,整個國家持續動蕩,近兩年局面才趨於穩定,但這種穩定非常脆弱,急需經濟重建和發展來鞏固。所以,埃及將“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和習主席的訪問視為一次重大機遇。伊朗幅員遼闊、資源豐富、人口適中、歷史文化悠久,但是30多年來,內政外交惡化,特別是外部的孤立、制裁嚴重制約著伊朗的發展,正處於百廢待興的時期。伊核協議達成後,伊朗正面臨30多年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因此,在其經濟急需複蘇和發展之時,加強與“一帶一路”對接,推動與中國互聯互通,顯得尤為重要。(經濟日報記者 朱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