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由於國民黨的“血統”來自中國大陸,國民黨要本土化,“拿香跟著拜”,追在民進黨屁股後面是沒有用的,丟了自家魂兒甚至持續綠化,就有走向碎片化和分裂的隱憂。
台灣聯合晚報21日刊文對比稱,國民黨近來拋出的第一個議題竟是應否存留黨名的“中國”,而民進黨的第一個議題卻是如何跟“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銜接。這形成一幅奇幻的風景:國民黨想要抖掉的包袱,卻似乎是民進黨發現的新衣。言外之意,國民黨就不怕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說到底,無論年輕化改革還是本土化論述,都替代不了國民黨終極是要填補信仰的空洞化。以年輕化為例,如果只是換一批沒有黨魂的年輕人上來掌權,除了面孔變了,國民黨依舊會是那個換湯不換藥的百年老店。
謝大寧認為,除了年輕化和本土化合二為一的“去中國化”,國民黨還可以選擇第三條路線,就是堅持中國國民黨的傳統精神,以立足台灣、胸懷大陸、放眼世界為主軸,依照“三民主義”的路線發展,積極尋求兩岸的和平解決方案。只有檢視並重新擁抱起失去已久的黨魂,才能夠成為一個足以號召群眾支持,又富有戰鬥力的政黨。
回到2007年。面對更名說來勢汹汹,馬英九淡定地說,國民黨目前當務之急是提出令人感動的政策與做法,展現反省能力,這些改革理念比改名還重要。如果提不出好的政策、做法,再改名也沒用。雖然時間一晃接近10年過去了,黨主席都換了好幾茬。這番話放在今天來讀,依舊是若合符節,毫無違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