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5日電/當地時間1月23日上午9時30分許,在馬隊護衛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乘車抵達伊朗首都德黑蘭的薩德阿巴德王宮共和國樓廣場,伊朗總統魯哈尼親自在停車處迎接。中伊兩國元首登上檢閱台,軍樂隊奏響中伊兩國國歌,習近平主席在魯哈尼總統的陪同下檢閱儀仗隊。隨後,習近平主席開始應邀訪問此次中東三國之行的最後一個國家——伊朗,備受世界關注。(《人民日報》1月24日)
這是中國國家主席時隔14年之後對伊朗的首訪,也是伊核問題得到對話和平解決之後,伊朗迎來的第一位友好國家元首的訪問,其意義特殊而重要。習近平主席的到訪,充分表明中伊兩國關係在深化、在飛躍、在推進。雖然歲月在推移,世界在變化,但中伊兩國關係的溫度不僅不降,卻明顯反增,其密切友好、互信互助、務實合作和創新升華外交格局,在風雨同舟、攜手同行中不斷形成,而且日益鞏固和發展,在中東,在世界產生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引領、示範、促進作用。
習近平主席在抵達德黑蘭的當天,就同魯哈尼總統舉行舉行了親切友好的會談。雙方回顧中伊友好關係發展歷程,就雙邊各領域合作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一致同意建立中伊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推動雙邊關係邁上新台階,更好造福兩國人民。中國和伊朗都是文明古國,都需要振興自己的民族。在志向相投、夢想相融方面,中伊兩國可謂具有一致性,同氣相求同聲相應,便是最為具體生動的見證。
比如:中伊兩國人民的友好合作既古老又現代。說古老,是指早在2000多年前中伊兩國就通過絲綢之路展開了交往與合作,進而結下了至今仍然不衰、仍然向前的深厚情誼。說現代,是指當前中伊兩國在“一帶一路”建設新征程中格外默契,進而更加同心戮力,友誼、合作、發展成為關鍵詞。習近平主席指出,兩國在歷史上沒有戰爭糾葛,只有悠久綿長的友好交往和精誠合作;在現實中沒有根本矛盾,只有始終如一的相互支持和互利雙贏。這是中伊持續友好、不斷合作的根本原因,也是根本保證。
中伊友好源於歷史上的友好交往,源於困難時期的相互扶助,源於重大問題上的無私支持,源於互利共贏的合作理念,經歷了國際風雲變幻考驗。中方希望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落實順利,歡迎伊朗以嶄新姿態出現在地區和國際舞台,願意同伊方共同努力,推動兩國政治、經貿、能源、基礎設施、安全、人文等互利合作邁上新台階。中方尊重支持地區國家和人民自主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政治制度和發展道路,國際社會應該幫助地區實現經濟社會發展。中方願同伊方保持溝通協調,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