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彭博社) |
中評社香港1月29日電(記者 高映竹編譯報道)中國一年一度的“春運”於本周正式啟動,浩浩蕩蕩的春運大軍啟程返鄉過年。美媒彭博社刊文稱,中國式返鄉潮今年遭遇新變化,各地方政府恐遭“外來務工者”一去不復返的現象。該評論員指出,中國越來越多的返鄉人員決定留鄉創業或工作體現了中國在農村改革發展上的新成果。
全文編譯如下。
中國2.46億流動人口中每年都有數以千萬計的人返鄉過農曆春節。這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人類年度大遷徙,每年都度過的順順利利。但今年,好像有點不太對勁。
儘管正式假期要到2月8日才開始,但有數百萬勞工,尤其是在建築和電器行業的,由於經濟不景氣等原因都已經返鄉。對於中國各地方政府來說,浮現一個棘手的問題:如果這些工人節後不返工怎麼辦?
其實這個問題不是一個新問題。2009年年初伴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有超過2000多萬的失業“農民工”返鄉過年。而後當經濟復甦回暖,大部分失業勞工還是選擇返城務工。
但這次情況明顯不同,類似09年刺激經濟復甦可能性很小。更重要的是,中國正處在“農民工返鄉潮”大趨勢的“風口浪尖”。本周據國家統計局報告說,2015年流動人口減少了568萬,是三十年來的首次下降。
“下降”不僅僅是簡單的人口統計數據,與中國迅速萎縮的勞動力數量相持平,更重要的是,這種現象歸根究底結於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的減少和農村經濟穩步提高。而這種趨勢並非完全脫離政府“掌控”:事實上,中國政府除了有中國城市化發展的長期規劃外(1980年中國的城市化率為19.6%,而目前已經超過50%),近期更是在農村發展項目上加大關注投資力度,小到基礎設施改善工程,大到為國家的數以百萬計的農民提供信貸支持。今年,預計農村人均收入將首次超過1萬人民幣,連續五年超過城鎮居民收入增長速度。
但正如“經濟”永遠不會是驅動人們“進城”的唯一原因,許多人選擇返鄉也是因為各種不同的“非經濟因素”,例如照顧留守家中的年邁父母,或是渴望自然無污染食品。
“‘農民工’的根在農村。”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政策研究室主任楊團在九月的採訪中說道。“他們對土地有感情。”她預計,“返鄉潮”將在未來5至10年內達到峰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