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3日電/中國連番出狠招遏資本外流。外電引述消息指,銀聯將於明天(2月4日)起,為中國居民以銀聯信用卡或提款卡到境外購買保險產品,設定每筆5000美元的上限;並已通知擁有較多中國客的本港保險商,包括保誠(2378)及宏利(945)。
星島日報報道,銀聯國際回應該報查詢稱,保險一直屬於境外限制類商戶,持境內銀行卡均有單筆5000美元限額。
市傳外管局限制中國居民用銀聯卡來港買保險,銀聯國際表示,銀聯一直嚴格按照監管部門對商戶分類管理的要求,保險一直屬於境外限制類商戶類別,持境內銀行卡均有單筆5000美元限額。銀聯近期發現,部分商戶未使用對應行業類別的限制類商戶類別碼(MCC),因此要求收單機構對MCC的標識和使用作規範,確保落實執行監管政策和業務規則,其他支持個人旅遊消費類支出的商戶均不受影響。外管局則對傳聞不予置評。
中國居民來港買保險成業界增長支柱之一,根據香港保險業監理處數字顯示,去年首三季個人業務的總新造保單保費達972億元,當中向中國訪客所發出的保單貢獻約21.7%,新造保單保費達211億元。
保險界代表立法會議員陳健波認為,設定限額對本港保險界只會造成短期影響,且影響不大,因為很多中國客已在香港開立銀行帳戶,加上有其他工具選擇,應無礙他們在港買保險。此外,陳健波指出,自“811”人民幣貶值後,中國客來港購買保險情況更見踴躍,某大保險公司去年第四季中國人在港買保單的金額更按季大增30%。
有業界人士形容,外管局為銀聯卡設上限屬“狠招”,對本港保險業務一定有影響;惟本港保險商仍有竅門避過限制,若當局沒有就每年“碌卡”次數設限,則保險商可將收費分拆多次處理;她指,該舉措對限制走資只屬“治標不治本”,因走流情況最終仍要視乎外界對中國經濟反彈的信心。
中國資本外流壓力有增無減,市傳人行先後採取多項措施限制跨境資金流動,包括要求銀行遠期售匯業務繳存無息風險準備金、暫停人民幣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RQDII)業務申請、收緊跨境融資,以及暫停幾家外資銀行部分跨境外匯業務等。此外,早前有外電報道,外管局近日就購匯業務對部分地區作窗口指導,要求經常項目下的提前購匯,只能在實際付匯前5個工作日內辦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