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6日電/春節來臨,又到煙花爆竹燃放集中期。與往年不同,今年全國多地都縮短了煙花爆竹的零售和燃放時間。
在北京,猴年煙花的零售時間從過去20天減少到10天,遇空氣污染橙色、紅色預警將禁放禁賣;在安徽合肥,煙花爆竹可燃放10天;在浙江台州,2016年春節燃放時間甚至縮短到5天。一些地方的社區居民也自發提出倡議,呼籲大家少放甚至不放煙花爆竹。從官方舉措到民間呼聲,過一個環保綠色春節正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
辭舊迎新之際,吃年飯、放炮仗是中國人過年最看重的年俗儀式。然而,在各地PM2.5指數居高不下的背景下,集中燃放煙花爆竹往往會使空氣污染雪上加霜。因此,如何在年俗的堅守和環境的守護中取得平衡,考驗著城市管理者的智慧,也考驗著公眾的取舍。
作為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要傳承老年俗,也要注入符合時代特色的新元素、新風尚。只有這樣,古老的春節對人們而言才永富生命力。因此,在氣象條件不利於污染消散的情況下,倡導少放鞭炮、適度燃放,過一個有藍天的綠色春節無疑是越來越多人的選擇。
不僅燃放鞭炮一事,讓綠色成為春節新年俗的重要元素,還應多些節儉意識。春節宴請不攀比擺闊,不暴飲暴食,少些“舌尖上的浪費”,多點“光盤行動”。
讓綠色成為春節新年俗,還應多點文明意識。春節是走親訪友、出門旅遊的高峰,時間寬裕不妨少開車多乘公交車;出門到景區游玩,也要多些自律,不亂拋亂扔垃圾,自覺維護公共場所秩序。
讓綠色成為春節新年俗,還需各級政府多舉辦些富有節日特色文化活動。傳統廟會、節日展覽、文藝演出、送戲下鄉……只有公益文化陣地更強大,百姓過年過得才能更有味、更精彩。
(來源: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