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00餘件毛猴作品讓顧客流連忘返。 |
中評社北京2月10日電/“我屬猴,又是做毛猴的,本命年能在廟會上為老北京文化傳承做點事,覺得挺值得。”昨天,在龍潭廟會上,東城區毛猴製作工藝的第5代傳人,今年36歲的肖靜正在向遊客展示毛猴這門奇特的非遺技藝。
辭職“變身”手藝人的第10個年頭,肖靜越來越體會到非遺文化發揚光大的不易。正因如此,無論是在春節期間的廟會,還是在平日的課堂,他都會身體力行,向公眾普及傳統藝術。
10年前辭職“回歸”傳統非遺製作
別看肖靜的毛猴攤位在廟會上受到熱捧,但他坦言,其實現在“毛猴”藝術的處境並不樂觀,從業人員少,不受重視,收入無保障等都是迫使這門藝術瀕臨失傳的原因。
肖靜一家人都在從事和毛猴藝術創作相關的職業,可他本人一開始並非是個“手藝人”。他說:“我大概是10年前辭職以後,才開始加入到家族創作毛猴藝術的隊伍中,因為我不想看到它後繼無人,我也願意為它而堅守。”
辭職從事毛猴製作會不會後悔?肖靜笑了笑,“肯定不會後悔,畢竟家人和祖輩都是從事這項技藝的,作為家裡的獨子理應肩負起這個重擔。”
10年的漫長“回歸”之後,現在的肖靜已經可以獨當一面了。“雖然沒有在工作之初選擇毛猴,但從小看到爸爸和叔叔、姑姑製作毛猴,讓我對毛猴有著很深的感情。可以說,每一件毛猴作品都傾注了我們家人對於這項傳統藝術的感情,這個從來沒有改變過。”
將毛猴製作技藝開進中小學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