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提倡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以前被判定為“封建的”、“迷信的”的廟會因其所在地的佛寺、道觀具有文物價值而一並被地方政府重視起來,尤其是地方政府認識到民間廟會具有旅遊開發價值,可以為活躍地方經濟服務,逐漸加強了對廟會的管理。在搞活當地經濟、開發各項文化資源的思路下,地方政府引導廟會逐漸減少宗教、迷信色彩,使其向文化旅遊的方向發展漸成趨勢。
社會制度的變革、利益的調整使民間傳統文化的復興正經歷著深刻的變化。廟會文化作為一種農村社區文化,從傳統的娛神、娛人、貿易等功能逐漸向活躍社區文化生活、滿足不同層次群眾精神需求、為社區公益事業服務以及旅遊開發等功能轉化,對促進地方文化、經濟發展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尤其是寓教於樂,使講仁愛、守誠信、崇正義、求大同等思想理念,通過廟會上的各種文娛活動得到張揚。
在圭峰山廟會上,一位移民美國20多年的老人說:“還是老家過年有味道,美國沒這麼熱鬧。”濃濃年味,就是文化力,她能夠凝聚人心,支撐一個民族的崛起。在這種傳統文化中浸泡長大的人,無論走到哪裡,文化基因也不會退色。
無論是漢唐以來的印度佛教文化的傳播,還是明清以來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備受推崇,都是以優秀傳統文化為根基。優秀的廟會文化也能夠強化民族成員的文化認同,提升民族凝聚力。(來源:南方網;作者:張全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