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工商:全球金融市場陷入混沌狀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16 08:49:56


  中評社台北2月16日電/在台灣春節假期期間,全球金融市場頗不平靜,日本、香港、德國、美國等已開發國家股市均大漲大跌,好像瘟疫般互相傳染。經過元月全球金融市場的震盪,投資人驚魂未定,至2月更變本加厲;許多經濟學家之前就曾預測,全球央行爭相採取寬鬆貨幣政策,引發全面性貨幣戰爭,必將帶來難以預料的後遺症,如今可能才正開始顯現。

  台灣工商時報今天社論指出,回顧一下近8年來主要的貨幣戰爭,始作俑者當然是美國。美國聯儲局執行QE(貨幣量化寬鬆政策)後,2010年至2011年間,美元大幅下跌,中國人民幣因釘住美元也跟著貶值;但此時歐元區和原料輸出國家沒有參與貶值行列,其貨幣出現大幅升值,熱錢湧入,資產和房地產價格上揚,顯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但後來因為出口競爭力受挫,才驚覺其實都是泡沫堆成的假象,其中以歐元區國家和巴西、澳洲、加拿大等為代表。
 
  接著是2012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推動“安倍經濟學”,讓日圓貶值達25%,主要也是為對抗聯儲局的第三次量化寬鬆政策(QE3),藉以挽救出口不利的局面。結果歐元仍繼續強勢,亞洲國家如韓國和台灣貨幣都呈現升值。至2014年因長期貨幣強勢之累,導致歐元區出口不振,加上之前的歐債危機還在療傷中,經濟受傷慘重,歐洲央行(ECB)一方面實施負利率,一方面推出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又接著宣布推動擔保債券購債計劃,這些措施讓歐元在半年內就對美元貶值了10%以上。

  至此,全球主要貨幣都貶值一輪了,先是美元,再來是日圓,其後是歐元。而在後兩者貶值時,美元則開始走強,原來釘住美元的人民幣,不得不與美元脫鉤,而於去年8月宣布調整人民幣中間價報價機制,並同時讓人民幣在三天內貶值了4%以上,終結人民幣多年來緩步升值的趨勢。

  然而某一大國執行貨幣寬鬆時,其他大國並沒閒著,例如歐元貶值近10%後,日本銀行隨之進一步擴大定量與定性寬鬆貨幣政策(QQE),以抵銷歐元貶值的衝擊。又如今年1月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暗示,將在3月間推出額外的貨幣刺激措施,以對付低通膨低成長局面;幾天後日本銀行總裁黑田就無預警地宣布調降利率為負值,成為繼歐洲央行後,第2個採行負利率政策的主要央行。

  以上這些大國都是為了維持自己國內產業的出口競爭力和經濟成長,而學習美國執行貨幣寬鬆政策,並讓本國貨幣貶值,目標可謂極為明確。與這些國家相關的周邊小國貨幣只有隨之載浮載沈,而國際投資人則不斷尋找機會,將資金流向各大國股市,因此我們看到美、日和德國股市在其貨幣貶值期間,均呈現大漲局面。

  自從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美國開啟QE(量化寬鬆政策)作法,各國無力執行財政政策,使得貨幣政策成為主要國家央行解決經濟成長和失業的主要藥方,例如QE、QQE、CE(放寬信貸)、FG(前瞻指引)、NDR(負存款利率)等新作為,都是過去從未聽過的名詞。這些背離傳統貨幣政策的工具,不斷推陳出新,而在近8年內,這些非傳統貨幣政策幾乎成了先進經濟國家的常態政策,各大國你來我往,無形的貨幣戰爭幾乎從未停止,而且愈演愈烈,其結果就是全球資金充斥,到處流竄,不知所之。因此本來是大國與大國之間的貨幣戰爭,現在似乎逐漸演變成全球金融市場的混戰。

  今年1月以來全球金融市場的劇烈震盪已透露市場混戰的端倪。首先是中國人民銀行想要引導人民幣中間匯價趨貶,卻引發大陸本身股市的驚慌而重跌,不僅未如過去先進國家的貨幣貶值、股市同時上揚,反而掀起全球金融市場的骨牌效應,從亞洲、歐洲到美國的股市全都下跌,2016開年3個交易日,全球股市就蒸發了2.5兆美元。各國貨幣競相貶值的效應,似已到達攤牌的臨界點。

  其次,日本銀行實施負利率政策,其原意是要抑制日圓升值,卻得到完全相反的結果;在全球混戰中,日圓成了資金的避險天堂,一下子升值至接近1美元兌110日圓,日股則在幾天內重挫13%,這是日本政府和投資人完全意想不到的情形。另外,由於油價還在持續下跌,原本不被看好的黃金,卻從元月至今已經悄悄上漲了15%以上。上述種種市場現象,已完全脫離傳統投資人對市場的預期,而進入一團混沌的狀態。

  本月26、27日將在上海舉行G20財金首長會議,與會國家包括G7、金磚國家、歐盟,還有國際貨幣基金(IMF)和世界銀行等。之前市場就曾呼籲,應該在這個會議上促成西方國家和中國簽署協議,以避免人民幣進一步貶值和美元升值;如今看來,僅此仍然不夠,更要這些國家共同討論國際經濟和貨幣政策,終結無止盡的貨幣戰爭。這個期望雖然不是短期內可以達成,但如果不努力促進國際合作,卻繼續互相打擊,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將成為必然的結果。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