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17日電/人民幣將從2016年10月起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這意味著人民幣將作為國際性貨幣獲得認可。
《日本經濟新聞》2月16日載文《人民幣實力:國際化意味什麼》,文章說,中國開始意識到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性還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後。中國人民銀行的李波指出,當時美元等大幅波動導致國際貿易萎縮,中國進出口企業采用人民幣結算的必要性大大提高。暗示啓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背景在於基礎貨幣美元的不穩定。
作為國際化的具體措施,2009年起在上海等地試行了國際貿易采用人民幣結算。2011年解禁了中國國內機構的人民幣對海外投資、以及銀行按人民幣結算的海外融資業務。并在香港建設人民幣離岸市場,邁上了走向國際化之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SDR貨幣籃子構成貨幣必須是“可自由利用的貨幣”,提出了外匯交易、用作儲備貨幣等必要條件。還有人指出,此次又加上了在貿易金融和國際結算中的利用等新條件,表明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將人民幣納入SD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