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19日電/從2月16日起,日本央行正式開始實施對商業銀行在央行的部分存款每年徵收0.1%手續費的負利率政策。外界普遍認為,在持續加碼貨幣寬鬆政策但其成效卻越來越微弱的情況下,日本央行黔驢技窮,負利率已經成為其所能夠指望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該政策的實施無非是旨在通過拉低市場利率,創造有利於企業及個人獲得貸款的環境,以刺激大企業擴大設備投資和促進個人消費。但與此同時,負利率政策最為直接的副作用則表現為銀行業的收益下滑和家庭的利息收入減少。
對此,日本共同社在題為《日本央行實施負利率效果難測》的分析文章中指出,負利率政策實施後,由於商業銀行在央行存款需支付手續費,因此被認為銀行會傾向於增加放貸量。但是由於利率早已處於歷史低位,所以無法確定進一步下調利率是否會創造資金需求。此外,日本央行期待通過負利率擴大日美利率差,拉低日元對美元匯率。但是決定實施負利率後,1美元可兌換日元金額卻一度下跌10日元,可見負利率並未獲得顯著效果。另一方面,如果金融機構因不滿零利率或負利率而不願出借資金,則可能導致在金融機構之間借貸資金的短期金融市場功能失效,屆時一旦發生意料之外的經濟危機等情況,金融機構將無法順利周轉資金。
美國評級公司標準普爾發布的估算數據顯示,鑒於各銀行將不得不向央行支付手續費,加之國債及貸款所獲利息收入也將減少,日本央行實行負利率政策將導致地方銀行和大型銀行2016年度顯示銀行主營業務盈虧的營業利潤分別減少15%和8%。其中,大型銀行由於不依賴利息的手續費收入及海外融資比例較高,因此所受影響較小。而對於地方銀行而言,由於地方上資金需求較少,將資金存在央行又需要支付手續費,因此將面臨巨大的困境。
日本民主黨政策調查會會長細野豪志於2月16日在記者招待會上就十分擔憂地表示,央行開始實施負利率將導致“地方銀行將陷入走投無路的境地”,並由此將致使“地方經濟愈發低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