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內看,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一方面經濟發展潛力大、韌性強、回旋餘地大,另一方面也面臨著很多困難和挑戰,特別是結構性產能過剩比較嚴重,“這是繞不過去的歷史關口”。
當今中國與世界的經濟聯繫已日益緊密,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獨善其身”很難做到,“一枝獨秀”越來越難。這就需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用足用好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
“如將不盡,與古為新。”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兩千多年前,一條“絲綢之路”串起了亞歐大陸,照亮了文明交流的歷史,今天,這條絲路綿延通向未來。
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整個世界為之一振,沿線60多個國家更是積極響應。
出資400億美元設立絲路基金;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中國以開放思維重構世界經濟秩序,凸顯對全球經濟治理的“中國擔當”。
將歷史激活,讓古道復興。“一帶一路”這一極富想象力的重大倡議,凝聚了沿線國家渴望發展的最大共識,回應了沿線國家經濟升級的迫切願望,提供了世界經濟走出陰霾的有效方案,展現了中國與世界合作共贏的真誠意願。
“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以加強傳統陸海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互聯互通,實現經濟共榮、貿易互補、民心相通。”習近平在多個國際場合向世界說明“一帶一路”倡議的內涵,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和贊譽,“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一帶一路”是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國深化改革開放的創新之舉。與此同時,如何通過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推進國內區域協調發展,這同樣是新一屆黨中央加緊謀劃的重大課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漸形成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多個經濟一體化程度較高的區域,這其中,京津冀地位尤為特殊,協同發展的意義尤為重大。對於這個問題,習近平十分關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