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陷入“食”面埋伏 |
中評社香港3月2日電/2月29日,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局長畢井泉在記者會上表示,希望社會各界參與食品藥品監管工作,推動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確,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當前中國正處在食品藥品安全矛盾高發期,保障食品藥品安全,任重道遠。著實需要社會共同努力,共同維護好 “舌尖上的安全”。
美國《僑報》3月1日載文《食品安全需社會各方共同努力》,文章說,中國食品藥品產業體量巨大、質量不高,安全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法治意識單薄、市場秩序不規範等引發食品藥品安全的問題長期存在。近年來,“三聚氰胺”奶粉、“染色”饅頭、“毒韭菜”、“病死豬”、“僵屍肉”等風波不斷,讓人們對“吃什麼才安全”倍感憂慮。
“治亂用重典”,從《食品衛生法》到《食品安全管理條例》,再到如今的《食品安全法》,中國已經將食品安全上升至國家安全戰略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最嚴法規的出台,仍需最強執法力度的回應。政府能否利用法律之刃,斬食品違法之瘤,無疑代表著政府在食品安全監管上於民衆心裡的公信力。
此外,從某種意義上說,食品安全不僅捆綁著政府的公信力,其還直接關乎普通民衆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兩者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盡管作為公共食品安全的監管者,政府對於食品安全問題責無旁貸,但民衆同樣在監督的過程中存有義務。對消費者來說,一方面要增強防範意識,提高對假冒偽劣食品的鑒別能力和維權意識,另一方面,安全的食品有一定的成本,消費者應樹立理性消費意識,不要一味圖便宜或貪圖垃圾食品的口感。
所以說,保障食品安全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不僅政府要加強執法力度,食品制造商更要自律守法,安全生產,而個人也要養成好的飲食習慣,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把這些責任鏈完整地連接起來,才能構成一張安全的食品網。
誠然,食品安全的整治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這不是相關機構不重視、不努力、不改革創新的理由。同時,在面對於食品投訴維權問題,相關機構要建立快速反應的處理機制,嚴肅處理相關的違法違規行為。只有這樣,才能倒逼更多違法者不越雷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