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初議長人選確定後,原本預計會在兩周內提名的總統人選日程被擱置至3月中旬。推遲總統人選的出台,實際上是在給民盟與軍方協商留出更多時間。緬甸消息人士透露,民盟在此期間與軍方有關人員進行了多次接觸。
民盟與軍方多次接觸,多次讓步,一方面是為了尋求軍方解除對昂山素季不能出任總統的法律限制,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促和關係,為未來更順利地推行民盟政策做鋪墊。
【挑戰之四:遺留問題】
雖然民盟在大選中獲得壓倒性勝利,但在執政過程中勢必會面對一些遺留問題的困擾。
首先,民盟需要用好管好公務員隊伍。雖然緬甸政府實現更迭,但龐大的公務員隊伍畢竟是以前的制度下形成的,一些遺留的作風、效率可能會成為貫徹民盟政策時突出的阻力。
其次,民盟需要盡快改善民生,實現經濟發展。舊的經濟模式與殘留的西方制裁仍將掣肘緬甸經濟發展。如何捋順經濟發展思路,尋找新的增長動力,對民盟來說是一道難度不小的課題。
第三,緬甸國內民族主義和保護主義抬頭,工人示威罷工成為家常便飯,在緬投資成本和風險增高。如何改善投資環境,大力吸引外資,使外部助力和內生經濟形成互補,同時又撫平民眾情緒,爭取社會理解,是考驗民盟施政技巧的“硬骨頭”。
再有,雖然對外關係通常被認為是民盟的強項,但經常被打上西方烙印的民盟如何處理與其他國家的關係,如何在地區事務中發揮作用,如何扮演連接東南亞與南亞的通道,如何消除原先在東盟中“特殊國家”的印記等,都有待民盟的深入思考和精心布局。
最後,儘管昂山素季在民盟黨內擁有權威,在緬甸社會也有很大的影響力,但是,民盟內部年長派與青年派之間近年來也時有不同意見,不同利益群體也在施加各種影響,昂山素季的意見在黨內外未必可以做到一馬平川。
在緬甸變局之中,各方都面臨著挑戰和機遇。總之,對緬甸的可塑性不應估計過高,對政局的可變性不應估計過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