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不僅是社會環境、自然環境的產物,同時又具有影響、改善、創造環境的能力。所以,廣大宗教信眾以及千千萬萬的中國人,都應該將美好的人生願景轉化為主動改善環境的動力——在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任何一個中國人都不能缺席,不能無所作為。
三、以宗教的心靈體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精神創造力。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衝刺階段,如何發揮宗教界廣大信眾的作用,如何激發他們不斷超越、改善自我及環境的潛能?
中國的宗教傳統文化,都將人內在的信心和覺悟作為改造外部世界的強大動力。一個具足信願、充滿悲智的人,會產生強大的精神力量,從而推動他主動投身利益眾生、造福社會的事業;對受助者而言,通過啟發內心覺悟和精神能動性,更能使其主動改造命運、改善生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我們正需要這種必勝的信心——首先是每個人對自己的信心,由此延伸至對民族文化的信心、對社會制度的信心以及對我們國家未來的信心。
在此,我真誠呼籲中國宗教信眾積極發掘自身優秀傳統,啟發創新的信心,啟發共享的大願,啟發協調的智慧,啟發開放的格局,啟發綠色發展的慈悲惜福之心。通過人心的覺悟、人心的淨化、人心的升華來實現人心的凝聚,贏得了人心,就贏得了決勝小康社會的根本動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