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3日電(記者 金裕超)國有企業一直被視為我國的“共和國長子”,是國有經濟核心載體,是實現國有經濟功能的重要支撐,多年來為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巨大貢獻。但是當前,無論是央企,還是地方國企,都面臨創新活力不足、體制機制僵化、競爭力下降等問題,這不僅嚴重制約了國有企業發展,也極大影響了整個國民經濟的大局。
在今年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表示要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堅決打好國有企業提質增效攻堅戰。推動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結構調整,創新發展一批,重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其中還特別提到要賦予地方更多國有企業改革自主權。加快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讓國有企業瘦身健體,增強核心競爭力。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國企改革的大篇幅,體現了政府下大力氣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決心。國企改革目前面臨怎樣的困難?應該怎樣應對並解決這些問題?兩會期間各位代表委員們紛紛提出意見和建議。
上熱下冷 深化國企改革迫在眉睫
針對國企改革目前面臨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認為,在經濟運行進入新常態的情況下,供給側發力正在成為當前全國上下關注的重點。供給側發力的主要內容是進行結構性改革,而結構性改革的當務之急是推行國企改革。厲以寧表示,如果不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不能充分挖掘國有資本的潛力,不能從新技術、新產業、新發明、新效率等方向使國有企業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供給側發力很難取得成績。
去年國資委系統監管的企業效益同比下降6.1%,這為加快國企改革提出了更為緊迫的要求。全國政協委員、中石化集團原董事長傅成玉表示,目前國企改革上熱下冷,政府忙於改革,國企一直在等待,應防止把殲滅戰拖成持久戰。要把企業家、國企列為國企改革的主要力量,配合政府層面共同設計方案。“在文件設計上,國企領導人要有充分的參與。國家只是明確改革方向的目標,實現目標依賴企業家的參與。否則,出台的方案的可操作性會打折扣。”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五冶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程並強說,當前國家的一些政策、法規不配套,對企業轉型提升形成羈絆。比如分階段公開招標的劣勢顯而易見,不利於國家提倡的改革發展戰略,這樣造成了國有企業在改革提升過程中的困惑。他強調,希望國家能清理現在有關政策法規,讓這些不配套、過時、相互矛盾、又相互空白的政策法規能夠一致起來,以推動國有企業的改革轉型,推動產品的換檔升級。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計指出,對於很多國有企業而言,在改革過程中通過兼並重組來實現完善產業鏈條是非常正確的選擇,但在現實中往往存在很多障礙。因此,下一步國企改革需要建立一個公開公平的規則,比如完善和發揮資本市場在國企改革中的作用,讓更多的國有資產可以在公開公平的平台上進行優化配置,讓企業可以實現“自由戀愛”,讓兼並重組獲得更大的產業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