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13日電/中國全國政協香港區委員、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認為,香港政治目前還處在激烈鬥爭時期,本土派的激進行為還會升級,直到所有鬥爭方式都證明無效,才會出現新的轉機。
他說,香港與大陸的摩擦,是一國兩制成功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一國兩制發展過程中的一段“小插曲”,無需看成是太嚴重的問題。
在北京參加“兩會”的他昨天接受本報訪問時解釋,一國兩制的意思就是陸、港按各自的制度和節奏發展,因此兩地的制度和文化必然會出現差異。關鍵是如何在出現摩擦時,通過理解和溝通來融洽相處。
也是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榮休講座教授的劉兆佳,從香港人心理來分析兩地關係出現摩擦的原因。“香港對大陸總有一點優越感,以為回歸以後,香港的文化、價值觀、制度等會向大陸滲透。”
實際上,香港在某方面對大陸的影響,確實大於大陸對香港的影響:“特別是在營商環境、法律體系、社會經濟制度,以及生活方式。”
不過,他說,港人確實“沒想到,這些年來,大陸在很多方面也影響了香港。”
他舉例說,一些大陸遊客在港展示了被視為不文明的行為,一些香港企業采納了大陸辦事手法,以及香港電影業為迎合大陸市場而不再拍反映香港文化的電影,讓一些港人感到本土文化受到衝擊,因此衍生出本土主義思想,要減少與大陸一切來往,甚至極端地走向獨立。
他說:“香港年輕人認為香港特區政府對中央政府唯命是從,把香港推向大陸化,變成一個普通的大陸城市,不再保留原有的特色。”
上個月28日的香港立法會新界東補選中,曾出現在旺角騷亂現場的本土派候選人梁天琦獲得6萬多票,得票率高達15%,讓外界不敢忽視本土力量的存在。
劉兆佳指出,建制派和老牌民主派在立法會里的“拉布”(拖延議事)、“剪布”(阻斷拉布),已儀式化和常態化,能發揮的效用也有限,因此一些年輕人會想到通過較暴力和激進的手法爭取訴求,把鬥爭從議會帶到街頭和學校。
但他說:“暴力上升到某個地步,會觸碰到香港人的紅線,社會就不會接受。”
本土主義不可能成主流民意
劉兆佳認為,所謂的本土主義只不過是一部分對現狀不滿的人用來宣洩怨氣的工具,本身並沒有一套嚴密、系統性的理論,也沒有一套可行動的綱領。他說,本土主義目前不是、將來不可能成為主流民意,因為香港是商業社會,理性、務實才是香港人的主流思維方式.
劉兆佳認為部分香港年輕人對大陸抗拒心理,是一種主觀上的不舒服。然而客觀情況是,隨著世界經濟中心移向東亞,陸、港經濟關係將在一國兩制之下越來越密切,兩地居民的交往也將越來越多。
來源:聯合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