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更重要的還有維權習慣。每到3·15,消費者總會迸發強烈的參與熱情,通過各種平台不吐不快。以去年而言,新浪微博“3·15曝光台”這一話題的參與數量達5.8億人次——3·15已經變身“吐槽狂歡節”!不過,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很多“槽點”和“不幸”已經有多年歷史,平時不投訴,或者投訴了無人理,趁著過節吐個槽,頗有點“算總賬”的意思。不過,這樣就算維權了嗎?有媒體調查,我國消費者的維權“技能”仍然不容樂觀,甚至連投訴渠道都一知半解;很大比例的消費者對於消費糾紛驚人的“大度”,因怕麻煩而“忍氣吞聲”,充分發揚了花錢買教訓、退一步海闊天空,甚至“吃虧是福”的胸懷。
可見,原本我們認為權益保護的“敵人”是奸商、霸王條款和各種驚心的潛規則。現在越來越多人也應該開始意識到,維權的對手還有我們自己,那個停留在息事寧人、停留在“怕麻煩”中的自己。
(來源:《廣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