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張贊賢(中評社 黃博寧攝) |
中評社香港3月22日電(記者 黃博寧)香港理工大學中國商業中心主任陳文鴻、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張贊賢應邀在港探討“十三五規劃”及香港,並就多方面的熱點問題進行回應。
張贊賢表示,“十三五”規劃中宏觀問題關乎全球經濟治理、地緣政治經濟大戰略、人民幣國際化等問題;行業層面講,又關乎服務業提升、大數據戰略和全面的運輸體系,其內容將成為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的路線綱領,對未來中國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他表示,香港需要處理十三五規劃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並從過去的經驗中汲取教訓,香港在互聯網等方面沒有跟上步伐,需要開拓新的領域來維持自身的競爭力,這一命題在董建華的時代較多提及,其後多年都沒有成為香港社會的探討話題。他指出,香港各界必須共同協作,為經濟做點什麼;而政治上的一切紛爭,都需要以“一國兩制”這一基本政治制度作為底線。
他也指出,兩會政府工作報告用“全面準確貫徹”修飾在“一國兩制”前就暗示國家認為“一國兩制”在香港沒有得到“全面準確貫徹”。不過,香港社會也不必對措辭過慮。他表示,國家綱領性文件涉港的表述每次都有不同調整,不過如果看國務院3月出台的《關於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指導意見》會發現,綱領性文件中消失的規劃和說法,在這份報告中都有提及。
陳文鴻表示,“十三五期間”中國面臨轉型帶來的挑戰,如勞動人口下降、低端製造業轉移、成為石油第一大進口國,也在進行能源革命、產業革命,希望成為製造強國,推行一帶一路以及金融走出去戰略。
他表示,中國面臨轉型的時期,香港也面臨轉型,然而能否抓住機遇,並不樂觀,如果不能抓住,不知“十五年後的香港是否還能是香港”。他舉例,“一帶一路”中,俄國態度積極,比如推“人民幣”成為投資貨幣,鼓勵人才學習中文等等。“俄國的人才可能會俄語、中文、英文,而香港只是懂得英國的普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