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在隱龍山陵園,來自浦口區的王先生因為遷墳的緣故,正急著給已過世的父母選擇墓地。
“給父母買墓,不能不孝順吧,周圍好多親戚朋友給父母都選好了墓地,自己也不能太寒酸了。生態葬挺好的,但暫時不會選擇,等接受的人多起來,再考慮生態葬吧。”王先生表示。
“普通的墓穴要賣到3萬—4萬元,銷量還非常好,而費用很少的生態葬,殯葬部門如何推廣和宣傳,市民依然興趣不大。”隱龍山陵園經理周立平說,百姓傳統的“入土為安”的思想依然較為嚴重,哪怕是一些收入不高的困難人群,也會咬牙選擇前者。
“關鍵是觀念,其實並不像很多人想的,選擇低價位葬式不孝、沒面子,事實上,目前選擇生態葬的文化素質都較高,很多都是教師、醫生,還有革命軍人。”阮鋒說,觀念越開放,越能接受各種生態節地葬式。
對此,江蘇省殯葬協會副會長丁盛清則表示,移風易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文化認同,才能讓生態葬水到渠成。無論是價格倒逼,還是環境倒逼,最後可能還得靠理念、文化的潛移默化,“當前要讓這樣的理念深入人心:人從自然中來,又回到自然中去,是自然規律,殯葬改革是人類觀念的一次飛躍。”
阮鋒也認為,只有文化認同,才能產品認同,今後生命禮儀的創意和氛圍更關鍵。比如打造具有生命禮儀的殯葬產品,新加坡和我國台灣、香港等寸土寸金的地方,都是這樣做的。這些年,功德園推出的多種創意節地生態葬獲得了民眾的認可,就是很好的印證。
(來源:《南京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