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發展要注重品質與細節,實現精細管理,這早非陌生的話語。而看似不起眼的街道護欄的間隙寬度,其實同樣關係到一個城市公共設施的安全度與品質。
有人講到德國城市的精細化管理時,就曾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一般我們常見的窗戶基本都是向外推開的,但德國的窗戶卻都是向內拉開的。原因即是,窗戶向內拉開擦玻璃時很方便。不難想象,當你必須將胳膊甚至大半個身體探出窗外才能擦到外推窗戶的玻璃外側時,當然會增加危險系數。從這樣的細節中不難看出,所謂的精細管理,不過是事先把人的安全和便利放到一個更加重要的程度,把安全風險和意外事件的發生概率預設到“最大”,從而進行對應的細節改進。
講到城市公共管理的安全性與人性化,很多人都覺得過於宏大,但其實所謂的安全感和人性化,都體現在細節當中。粗放的城市管理模式下,我們可以看到不少路面的無常坍塌、井蓋缺失、公共廁所難尋,但也可能遇到一個在不經意間“吞噬”生命的護欄。這些細節或許看似都無足輕重,也往往被忽視,然而一旦“出事”,卻可能帶來無可逆轉的代價。不可否認,當前從城市發展的硬件上看,我們的城市水平或許已經接近甚至超過不少發達國家,但正如有人指出的,我們卻可能依然是止步於外在的豪華與解決“有無”的問題,距離“精而細”則仍有相當的距離。“護欄殺人”的悲劇,顯然又為此提供了新的注腳。
公共場所人性化與精細化的細節,總會在不經意間帶給人以舒適與便利,更重要的是,它總能盡量減少極端的惡性事件的發生,而這恰恰是對人們安全感的最好保障。在某種程度上,護欄間隙寬度不啻為對城市“精細管理”水平的一次丈量,它不應該再次被“熟視無睹”。而悲劇所引發的“反思”,也應該舉一反三,延伸到對城市精細管理的觸動與行動中去。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