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有一些學生,生活費不夠花、管不好自己的錢,超前消費欠下一堆債。”採訪中,一位女生小王稱,她們宿舍有個女同學欠下四五萬元貸款,網貸工作人員不停催收,最後是家長出面替她還的。
一位從事校園貸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相對於其他的P2P模式,校園貸貸款金額小、頻率高、風險可控,是穩賺不賠的好生意。他說,很多P2P企業跑路,並不是老板卷了錢,而是貸款客戶還不了錢拖垮了平台。校園貸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首先,它的客戶群體是學生,學生一般社會關係簡單、消費金額一般在5萬元以下;第二是只要掌握學生的學信網信息、身份證、學生證和家長聯繫方式,學生一般不會不還錢,“跑了和尚跑不了廟”;第三,一旦出現逾期和風險,去催賬相對容易很多,畢竟學生會顧及自己的學業、前途,況且他們涉世不深、相對單純。
“校園貸的出現助長學生的攀比風氣,”某校研究生張華告訴證券時報記者,現在的學生通過校園貸買蘋果手機、品牌電腦甚至名牌服飾的都多起來了,這種審核非常寬鬆的貸款,助長和縱容了學生的超前消費。她說,“你現在去學校看看,很多學生穿的用的,比上班族都貴都好。”
游走於“灰色地帶”
今年3月中旬,鄭州一名大學生小鄭網貸負債60多萬元後跳樓自殺的悲劇令人嘆息,所釋放的“引力波”更是引發持續關注。輿論普遍認為,是P2P網貸平台審查不嚴,面向學生違規放款,逼死了他。記者了解到,小鄭貸款的主要用途是賭球,他迷上賭球後先是小贏了幾次,後來越來越上癮,先後用28名同學的身份證去貸款,以至於欠下60多萬。他多次找家裡人要錢。後來,催貸人員越逼越緊,他選擇了跳樓。
小鄭的悲劇引起了北京某大學生小萬的警醒。小萬告訴記者,他和小鄭一樣,也是因為迷上了賭球,先後從不同的貸款平台貸了十幾萬元,後來網貸不斷催貸,思想壓力極大的他不得已向家長講述了他的經歷。他的父親替他還了貸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