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特邀會員朱家健 |
中評社香港4月15日電(記者 蘭忠偉)“一周一行”個人游簽注措施實施滿1年,這項為協助處理“職業水貨客”赴港搶購物品擾民等問題的政策,自實施以來就受到廣泛議論。據香港入境處的最新數字顯示,政策實施後,截至上月底,有約4249萬名內地旅客訪港,較前年同期下跌8.6%。“一周一行”實施後“水貨客問題”是否真見成效,又如何應對香港零售業下滑問題?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特邀會員朱家健表示,若考慮逐步由“一簽一行”放寬限制,即可釋放內地遊客和深圳居民的購買力,提升北區消費購買力“回暖”。
趕客惡行 影響內地旅客赴港消費欲
據入境處最新數字,去年4月13日至今年3月底,整體內地訪港入境人次約4249萬人次,按年下跌8.6%。當中,持“一簽多行”簽注來港者約631.5萬人次,按年下跌57.3%;另有438萬人次持“一周一行”簽注來港。
自去年以來,記者曾多次途徑上水、羅湖口岸、福田口岸,仍發現有大量“水貨客”在港“執貨”。此外,在往來深港兩地途中,不乏可見拎著行李箱、大型包裝袋或黑膠購物袋的人士,而貨品分門別類,如母嬰產品、生活用品、食品等。可以說,“水貨客問題”還存在,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緩解。
朱家健認為,就數據而言,整體內地訪港入境人次下跌一部分原因是受“一簽多行”改為“一周一行”的影響,但主因是,“旺角暴亂”和“佔中”給予內地遊客負面印象,加上部分遊客疑受騙或強迫購物的一連串不愉快事件,對香港以往購物天堂蒙上陰霾。
“藉去年選舉年,政客借機挑起陸港矛盾,組織了數次針對內地遊客的“光復”和“鳩嗚”,令人側目。內地同胞對這些趕客惡行,大感不安,心想既來花錢購物,與其受到不禮貌待遇,倒不如到海外消費,大大影響遊客赴港消費的意欲。”
朱家健表示,此消彼長,香港的旅遊業和零售業無礙是重災區。生意下滑,甚至被部分人士形容已步入“寒冬”周期。行業間爭相進行促銷招客,部分零售業務“壯士斷臂”,停止擴張甚至是減少分店;凍結招聘人手,由大店搬小店。持續下去,恐怕部分店鋪將結業,從業員面對開工不足或被裁,影響生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