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6日電/為加強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機銜接,構築家校育人網絡,確保中小學生安全健康成長,咸陽市教育局近日發出通知,決定開展“千名教師訪萬家、萬名家長進校園”系列大家訪活動。同時要求在留守兒童集中的學校建立“留守兒童之家”“親情連線室”,配備專職“代管家長”隊伍,經常與留守兒童溝通,每月與留守兒童家長通一次電話,每學期寫一封信,通報孩子成長情況。
常言道:兒行千里母擔憂。然而父母在外打工,留守兒童們內心的牽掛、焦慮和情感饑渴,亦是刻骨銘心的。近日媒體報道的兩個“千里探母”故事讓人唏噓:湖北武穴13歲的馬某思母心切,獨自騎車上高速欲往福州;河南新野9歲的小天,懷揣千元偷偷登上火車直奔甘肅天水。雖然兩人都被愛心人士攔下並安全返家。但兩起事件折射的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空窗問題,卻讓人十分心憂。
巨大的城鄉鴻溝、城鄉落差,成為民工流背後的原生動力。數億農民工拋家離舍進入城市淘金,衍生了愈益突出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據教育部2012年公開披露的數據,全國義務教育隨遷子女超1260萬,義務教育階段農村留守兒童高達2200萬。“離開家長的日子”,對留守兒童來說意味著沉甸甸的酸楚。爺爺奶奶的隔代監護、親戚鄰居的寄養監護,都替代不了父母在家庭教育、親子教育中的重要角色。處在情感斷乳期的孩子,又遇父母教育空窗期,其困惑迷茫可想而知。
家長缺位,以社會化制度化的“代管家長”補缺,不失為行之有效的好辦法。“代管家長”可以是教師,在正常上課之餘與留守兒童結對幫扶,更多地關心其學習、生活、情感及心理等方面的問題;也可以是專業社工、社區志願者等,由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的方式,組織相關人員針對每個留守兒童制定出系統的個性化幫扶辦案,“一人一策”重點幫扶。要建立完善學校、村(社區)、家庭與“代管家長”之間的信息聯動機制,確保留守兒童關愛網絡的無縫對接,使孩子們始終置於可見可控的安全視線內。
從根本上解決留守兒童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發力,同時也對政府管理創新、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提出了新課題。農村義務教育的環境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我們必須建立與留守兒童健康成長要求相適應的教育管理新體系,培育和催熟更多專注於留守兒童幫扶服務的專業化社工隊伍、社會組織,以彌補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力量之不足。孩子們的情感教育和人格塑造不能出現空窗,“離開家長的日子”,社會幫扶和“代管家長”對留守兒童心靈的溫暖,對孩子健康安全成長的影響,可謂至深至遠。
(來源: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