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20日電/中國部分三四線城市創新做法,通過發放“房票”“購房券”等方式安置棚改拆遷戶,使得潛在剛需逐步釋放,樓市去庫存成效明顯。
業內專家分析指出,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三四線城市還需通過一系列制度設計,幫助進城農民等“新市民”釋放住房需求,以實現房地產市場長期穩定“去庫存”。
新華社報道,安徽省安慶市迎江區馬窩村村民王文學家今年春節前被納入了棚戶區改造項目,一個多月過去後,王文學的新居現已基本裝修完畢,很快就可以搬入新房。
“安慶現在棚改都不建回遷樓了,老百姓可以拿著政府發放的‘房票’到市場上買商品房,不僅速度快,而且房子和小區環境因為是自選的,百姓滿意度更高。”王文學說。
“房票”即安慶市從去年12月開始推行的一種拆遷安置辦法,政府既不再直接建設各種安置房,也不全部貨幣化補償“給錢了事”,而是將安置戶按政策可享受的安置面積、補償款以“房票”的形式確定下來,引導安置戶選購商品房,改善居住條件。
“房票”及類似的“購房券”等貨幣化安置、消化市場商品房的制度已在安徽省安慶、阜陽、池州等樓市庫存壓力較大的三四線城市開始推廣。江蘇、四川、吉林等多省市也在推進相關安置做法。
中國住宅市場出現結構性過剩現象,樓市分化趨勢加劇,一二線城市的樓市較為火熱,而三四線市場依然面臨較大庫存壓力。為此一些城市開始探索新做法去庫存。
按照過去的模式,棚戶區改造的居民由政府統一“蓋房子”集體搬遷安置。現在,他們可以選擇拿著政府發放的“房票”,自己去商品住宅小區直接“買房子”。
安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副主任陳斌表示,從現有實踐來看,“房票”不僅減少了回遷安置週期,同時推動大量“剛需入市”。從去年12月發放第一張“房票”起到今年3月底,9個棚戶區改造項目的房屋徵收安置中84%為“房票”安置方式,已直接推動商品房銷售3200多套、近40萬平方米。
記者從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了解到,今年,該省在保障房項目中進一步將存量商品住房作為安置房源,力爭2016年這種新安置方式的比例達到50%以上。
儘管在“房票”等制度創新的帶動下,三四線城市現有住宅類商品房存量有望陸續消化,但業內人士也表示,未來房地產市場的長期穩定去化還需持續加快城鎮化步伐,推動“農民進城”。
截至3月底,易居研究院監測的35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庫存顯示,三四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存銷比為17.9個月,雖相比2月份的19.7個月有所降低,但總體上數值依然較大。
合肥學院房產研究所所長朱德開表示,阻礙農民進城置業的首要因素是購買能力,可以通過制度頂層設計對進城農民等“新市民”的首套房稅收政策及價格優惠進行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