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習慣了網絡上的免費“午餐”,中國網絡用戶正在逐漸養成為互聯網買單的習慣。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組織編寫的《文化藍皮書: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2015~2016)》中指出,隨著政府加大對版權的保護力度和用戶付費意識的增強,付費用戶數量正逐漸增多。以網絡文學為例,中國網絡文學用戶願意付費的比例已達到28.9%,比之前有明顯提升。
技術仍有缺陷 “付費時代”尚需時日
4月14日當晚,由於觀看大結局的人數過多,《太陽的後裔》頁面一度出現了卡頓甚至無法觀看的問題。因為技術缺陷影響使用體驗,無疑大大阻礙了視頻網站的會員轉換率。同樣受此影響的亓菲向記者表示,《太陽的後裔》劇終後,她暫時沒有續費的打算,以後會根據自己對劇集的喜愛程度以及視頻網站的成熟狀況,來決定是否付費觀看。
而對於體育產業的付費觀賽來說,失敗的前車之鑒更讓整個行業尚不敢斷定“付費時代的到來已成定局”。
早在2007年,體育賽事就曾試水過付費直播。當時天盛歐洲足球頻道耗資五千萬美元獲得了英超在中國三年的版權,並在收費頻道獨家轉播。最終由於定價高、市場不成熟,天盛在三年後宣告破產。這使得作為繼來者的新英體育在免費推廣英超兩年後,才以“免費+付費”的方式嘗試收費,但依然因為“畫質較差,視頻不流暢”等問題遭到了不少球迷的詬病。
此外,各視頻網站會員賬號被盜事件頻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費體驗。記者登陸某購物網站,以“愛奇藝會員”為關鍵詞搜索,找到了大量“包年服務20元”的商品。據了解,這種情況,往往是賣家盜取了正價會員的賬號在網上進行反覆買賣。
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網民中賬號或密碼被盜發生率為22.9%。這就意味著在中國6.88億網民中,1.57億網民去年或曾遭盜號。對用戶來說,如此高的盜號率,影響觀影體驗並不可怕,個人信息洩露才是最麻煩的。杜濤告訴記者,由於安全系數不高,他特意為自己的會員賬號設置了單獨的密碼:“如果因為購買會員帶來了其他經濟損失,就實在不划算了。”
(來源:工人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