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4日電(評論員 張潔)2016年4月18日,英國外交國務大臣斯瓦爾表示,南海緊張是由中國的強硬行動所造成,海牙仲裁庭就中菲南海國際仲裁案的裁決對中菲雙方均有約束力,英國將與美國一道支持仲裁判決。對此,中國外交部表示了強烈不滿。
同日,中國、俄羅斯、印度三國外長舉行會晤並發表了聯合公報,公報指出,中俄印承諾維護基於國際法原則的海洋法律秩序,該秩序顯著體現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中。所有相關爭議應由當事國通過談判和協議解決。外長們呼籲全面遵守UNCLOS、《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及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後續行動指針。這份聲明中有關“所有相關爭議應由當事國通過談判和協議解決”的表述,被美國亞太問題專家們在社交媒體上廣泛轉載。
如果進行更多的回溯會發現,從2016年初開始,不斷有國家或國際組織對南海仲裁案進行表態。而可以料想的是,這種表態隨著南海仲裁案的裁決結果在5月或6月份公布將繼續增多。
那麼,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看似與南海問題根本不相幹的國家紛紛發聲,這是否與中美在南海仲裁案上的分歧與較量有關呢?這些國家的不同表態是否可以被視為對中國或是對美國的支持呢?這對未來南海局勢乃至國際時局又會產生什麼影響?
誰在選邊站隊,以何為界?
英國與中俄印的表態,反映了雙方在南海仲裁案上的立場有著根本性差別:美英一方強調仲裁案裁決結果的有效約束力,呼籲中國加以遵守;中俄印一方則只字未提國際仲裁,意即支持中國長期主張的通過談判與磋商解決南沙爭端的立場。因此,是否應該將南海爭端訴諸於仲裁庭,仲裁結果是否具有約束力成為了“選邊站隊”的主要分界線,而兩“邊”的隊長分別是美國與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