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競爭力論壇於5月11日舉行《從財源、人力、需求面看新政府長照政策可行性之探討》記者會。(照片:中評社) |
中評社台北5月11日電/台灣競爭力論壇於2016年5月11日於台大校友會館3樓舉行《從財源、人力、需求面看新政府長照政策可行性之探討》記者會。主持人為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引言人為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長期照護系教授李世代,會中邀請慈濟大學副教授王珠惠、長榮大學醫管系助理教授張晴翔與台灣長期照顧發展協會全聯會副理事長簡文生出席。
謝明輝表示,長照政策為新政府國策,須從財源、人力、需求等面向進行全盤探討。首先,在財源方面,即將就任之蔡英文政府,選前已明確提出由指定稅收300億元加上公務預算30億元,做為長照體系的穩定財源,並將視需要逐漸增加。然這樣的規劃是否足夠支撐起長照服務的支出?其次,對於長照財務的估算必須先瞭解“如何評估長照需求”。台灣過去評估“失能狀態”往往依照日常生活活動量表中的“巴氏量表(Barthel Index)”做為評斷標準。但此一標準是否適用“我國”國情?台灣可否審慎設計一套更為符合台灣需求的量表,進而能妥善掌握真正的長照需求人口?最後,釐清長照人口需求後,台灣長照服務的人力又應如何滿足需求?舉凡上述種種長照重要議題,都需要凝聚社會共識,才能順利推動,以提升台灣社會長照服務的競爭力。
李世代認為,舉世面臨人口老化之問題,人口結構高齡化之外,疾病型態慢性化、健康問題障礙化、照護內容複雜化及長期化也不容忽視。長照需求分級需要從失能者依據其嚴重程度,由正確的人進行適評估,加計其個人及環境因素及條件後,方能定出提出其長照需求之分計劃與分級,再媒合給予與適合滿足其‘長期照護需求’之資源,讓渠等重新恢復其生活活及參與功能為照護最終目標。李世代強調,台灣應該好好思考罹病、慢性病、孱弱、衰退、失能、依賴與殘障、醫護、保健、長照等的定義,可透過召開專業性論壇機制釐清定義,然後於法律上明確賦予長照之法定意義,否則永無可能跨越本世紀之高齡海嘯之衝擊與挑戰。建立長期照護執行或輸送系統之同時,可同時規劃長期照護社區化及產業化。應以政策之誘因將長期照護納屬地方自治之內容要項,再以政策之誘因鼓勵民間投入讓其發展成為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