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國際仲裁法院本應根據上述各法律事實依法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但是國際仲裁法院卻在各種壓力下罔顧包括《公約》在內的國際法原則、法律事實和當事國的承諾,組成了所謂南海爭議的仲裁庭,顯然違反了國際法,其仲裁庭的成立本身是非法的,其作出的所謂裁決不可能是公正、合法、有效的,是沒有國際法約束力的。
因此,中國政府提出的不接受、不參與國際仲裁的立場也是正確的選擇,也是為了不使南海爭議複雜化。如果作出了參與仲裁的決定,既是違背了中國政府對《公約》的排除性管轄聲明,是對包括《公約》在內的國際法的不尊重,也是違反和背離了中國與東盟各國達成的通過磋商對話解決領土主權爭議的共識。
有些人認為,中國政府採取的不接受、不參與的立場,喪失了中國在仲裁庭上為自己立場辯護的機會,使仲裁庭聽不到中國的聲音,是導致國際仲裁庭聽從和站在菲律賓立場的根本原因,這是大錯特錯的。在現代信息社會,所謂國際仲裁庭並不是雙目失明、與世隔絕,無可辯駁的歷史和法律事實,中國政府的多次明確聲明,有關國家公開表明支持中國解決南海爭議的立場和聲明都是舉世共知的,如果不是故意掩耳盜鈴,是完全可以聽得到、看得見。如果故意在法律和事實面前失聰、失明,即使中國按照菲律賓政府和某些域外國家事先設下的圈套,放棄排除管轄聲明的立場,參與國際仲裁,其結果也是不言自明的,反而會使中國處於更為被動的局面。因為領土主權是不能拿來仲裁和做交易的,而菲律賓的如意算盤是,即使輸了,也沒有把本屬於中國的公然搶回來,依仗著諸多域外幫凶,打上了篤定賭贏的算盤。
但是菲律賓的阿基諾三世當局的精心算計只能是徒勞之舉,盲目地單方面關上和平解決南海爭議的大門是極不明智的。應當看到,中國政府和人民維護南海主權的堅定意志是不可動搖的,以《聯合國憲章》為基礎的國際法原則和《公約》的法律權威性不容挑戰,中國政府運用各種合法手段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完整和安全的合法性也是不容置疑的,任何企圖巧取豪奪損害中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卑劣行徑必將自取其辱。
(來源:中國網;作者:叢文勝,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