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著國歌的最後一個音符,官兵們的鏗鏘誓言,響徹茫茫林海雪原。
站長馬東平、指導員程龍,一對一米八幾的大個子,黝黑的臉龐映出“北極”的印記。走進雷達站榮譽室,站在時任總參謀長傅全有為連隊題寫的“北極金睛空中衛士”面前,他們倍感自豪地介紹,漠河雷達站1952年組建於鴨綠江畔,隨即奉命出征朝鮮戰場,執行抗美援朝對空警戒偵察任務,1973年調防漠河大興安嶺深處。雷達站連續26年被評為軍事訓練一級單位,連續41年情報合格率100%。
幾十年把一件事做好更是非同尋常。隨著採訪的深入,記者漸漸明白:榮譽背後,正是他們那種箭在弦上、引而待發的臨戰狀態,是那一股敢為人先、精益求精的過硬作風。
“練嚴練實練金睛”
在戰士食堂吃完早餐,突然,“丁零……”一陣急促的鈴聲傳來。
只見六七名戰士正往雷達陣地奔跑。馬東平告訴記者:“這是一等轉進!”大家隨著轉進戰士的腳步也奔跑起來。不到一分鐘,戰士們已各就各位,山坡上彎弓般的雷達天線快速旋轉著,雷達方艙裡屏幕上電波一圈圈掃描著。
在指揮室,值班領導根據操縱錄取員不斷報告的空情信息,即時發布正確處置指令。
“小小操縱員,牽動指揮員。雷達一旦遇到干擾,‘千里眼’就會成為‘睜眼瞎’。”馬東平介紹說,漠河雷達站守護著祖國最北端數十萬平方公里的領空,我們就是上級首長和值班指揮員的千里眼。稍有疏忽就可能發生錯漏壓情,甚至貽誤戰機。
在戰備值班檢查“雙向”登記本上,記者看到,清晰地記錄著雷達站主官每天上機檢查的時間、檢查的內容、人員的值班狀態、兵器的工作狀況等內容。
“為了祖國的天空每一分每一秒都蔚藍寧靜,我們必須練好過硬本領。”漠河雷達站有這樣一個理念:練在平時,想著戰時;像準備打仗一樣組織訓練,像打仗一樣落實戰備工作。為提高實戰環境下各類各級人員人工處置、傳遞、上報空情能力,連隊成立了課題攻關小組,以“不明空飄物、護林防火、雷達反干擾”等情況為想定背景,反覆進行空情模擬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