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歐洲方面一直認為“中國生產過剩的鋼鐵低價出口到歐洲,對歐洲的鋼鐵業帶來衝擊”。為此,歐盟議會上個月通過決議,拒絕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資格。
中國15年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歐盟承諾在2016年底之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被承認市場經濟地位之後,他國若要對中國發起反傾銷訴訟,在確定傾銷的程度時,就不再可以比照“替代國”的生產成本來計算價格。如果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歐盟要以反傾銷名義拒絕中國產品,就會更困難。
路透社13日在報道中稱,歐盟不願意放棄這種抵制中國廉價產品的方法。這將導致世貿組織內部浮現潛在的爭端和更大範圍的貿易摩擦。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韓彩珍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指出,歐盟在上世紀90年代曾對中國的彩色電視提起反傾銷訴訟,當年就以新加坡為替代國,計算中國的彩電生產成本,但由於新加坡當年的勞動力成本是中國的20多倍,因此中國出口到歐盟的彩電輕易地被判定是傾銷。
她說:“市場經濟地位已經不純粹是一個經濟問題,而是個政治問題。歐盟現在經濟不景氣、就業問題、難民問題等方面的壓力,因此貿易保護主義開始抬頭。”
韓彩珍說:“從默克爾在市場經濟地位的回應來看,德國的立場應該是比其他歐洲國家溫和,會傾向於同意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中德領導人就德國“工業4.0”與中國產業升級進行對接合作等課題進行了討論,默克爾也對中國企業赴德投資表現開放態度。
(來源: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