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胡同。圖片來源:網絡 |
中評社北京6月24日電/當下已成為北京“布魯克林化”的起點,越來越多的精釀啤酒館和竹子自行車開始出現在這城市中心的傳統住宅區。
北京人王瑞淑(音)畢業於紐約帕森斯設計學院。她成長的胡同在2008年被拆除,“離開很傷心,但大多數人為能住進現代化的公寓高興”。她認為儘管北京的一些東西因發展被犧牲了,但歷史需要向前看。
北京需要面對如何兼顧發展與保護歷史的難題。保護胡同是公益組織北京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一項使命,中心美國職員萊文說,老一輩居民對胡同的印象是“臟、擁擠和狹窄”,但年輕的中產者則不同,“在北京獨特的胡同周圍,本土意識正在興起,特別是在大多胡同已經被拆掉後”。
曾在北京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工作的胡新宇(音)在胡同長大。他認為對50後、60後來說,離開胡同就是失去家園,而80後、90後則對胡同的態度更客觀,他們還能利用社交網站推廣胡同文化,“對他們來說胡同更輕鬆,他們更傾向通過胡同享受文化遺產,而非看重胡同的居住功能”。
萊文認為,當下對胡同保護來說,城市紳士化(指某地因地價上漲導致高收入者遷入,低收入者遷出——編者注)比簡單的拆除更需要重視,“有的胡同被拆了,但更多的胡同是被改變用途,從而改變文化”。這一現象反映了北京正在布魯克林化。過去10年,北京的胡同有的從貧民區變成寬闊大道或摩天樓,另一些則變成年輕中產藝術家與企業家打造的創意產業重要根據地。
(來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