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稱,自始至終,英國都是一個不太重要的夥伴,但是它為其套利行為付出的代價是很高昂的,其中包括不受成員國規定的限制——英國不加入申根區和歐元區——和財政優惠,即由撒切爾夫人談判爭取的,自1985年起英國每年都可獲得會費回扣。在此過程中,倫敦對歐洲的做法破壞了走向歐洲聯邦的契機,將想要成為強大政治聯盟的計劃變成一個不斷擴大的自由市場而已。
應建立一個更大的聯邦
文章稱,並非只有英國在利用這種情況。英國脫歐重複的是去年希臘的退歐之路。希臘首先把歐盟當做外國援助的一個來源,而且在開始採用歐元後,又把歐盟當做歐盟富國擔保的近乎無息貸款的來源。這是對歐盟精神的公然踐踏,但希臘在經濟上是微不足道的。直到2007年全球經濟危機開始,它的肆意揮霍才引起了注意。
即便到了那時候,反對希臘退歐的歐盟還是決定填無底洞,而不是開創一個退出歐元區的先例。歐盟官員們懷著同樣焦慮的心情遭遇英國脫歐的問題,給予首相卡梅倫領導下的英國更多的特殊待遇——只有英國可以拒絕給予最近的歐洲移民福利和其他好處——使得建立一個歐洲聯邦的夢想更不可能實現。希望這些讓步,加上大量的經濟恐慌言論會使英國選民改變主意,投票贊成留在歐盟。
這些努力到底會帶來怎樣的結果,6月23日就會見分曉,屆時英國各地的投票人都將前往投票站參加公投。那些幾十年來一直阻撓歐洲的英國人現在有機會放手了。如果說有什麼不同的話,希臘危機已經表明,建立一個更大的聯邦是歐洲前進的唯一出路,因為與歐元有關的貨幣決策應得到財政政策的支持,而財政政策應在歐盟範圍經民主協商後獲得批准。在某些方面,歐盟看起來很像美國,有一些具有創造性的輝煌領域。不過,儘管各地有其地方主義,但美國仍是一個國家,認為加利福尼亞州的稅收可以為密西西比州的公立學校付費。正是這種再分配的邏輯組成一個美國聯邦,而在歐洲,希臘濫用了這種再分配邏輯,英國則拒絕接受這種邏輯。這就是為什麼歐洲如果沒有它們情況會更好的原因。
一劑亟需的苦口良藥
文章稱,密西西比州或許永遠不會成為另一個矽穀,但由於美國是一個國家,因此,沒有理由不幫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歐洲則完全不同,民族獨特性的要求(比如法國人歷來不接受周日工作)阻礙了與效率有關的最佳做法的傳播。德國人或許也不太喜歡周日工作,但毫無疑問德國的整體社會經濟模式比法國的更講求效率。可是,法國主權政府為推動會提高競爭力的改革奮鬥了幾十年。一個聯邦,尤其是高效的德國主導的聯邦會發現傳播和實施最佳做法更容易。但是,這樣的一個宏圖大業需要雅典和倫敦付出超出它們意願的努力。
|